跳至主要內容

【睡前消息407】困在封控区,节目不能停

6010 字

点击下图,观看视频

大家好,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欢迎收看407期睡前消息。今天没有静静介绍新闻,甚至没有演播室和摄影师,因为上海现在处于各区域轮流封控状态,其他同事都封在家里,我也困在办公室等核酸检测,只能用手机录一段简陋的睡前消息。老观众可能记得,2020年初,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我也在隔离酒店录过类似的节目,今天算是怀旧了。

既然还是因为疫情被困住,我就先说说对这次上海封控的观感。无论是我,还是被封在家里的同事,都亲眼看到了地方干部在战斗中学习战斗的过程,换句话说,其他大城市封控期间踩过的地雷,上海基本也踩了一遍,被炸到之后才学会绕路。

比如说,很多小区测核酸,最开始是高音喇叭喊人,把整个小区的人都喊出来,排很长的队,制造了交叉感染的隐患。到第二轮,就有很多街道干部意识到居民本来就在楼里等着,喊下来排队毫无意义,开始搞分批排队,快速测试了。

我现在的区域测核酸也是,在进入48小时隔离期之前,我被通知做核酸,这个测试点居然在另外一个居民小区内部,也是下午5点就封锁,只进不出。所以我一边在小区里面排长队,一边担心自己做完核酸被封锁在陌生的小区,只能住楼道。刚才我接到通知,下午测核酸,测试点就挪到楼下了,显然有明显的进步,起码知道结合各小区的具体情况。

373期节目,我分析西安封城制造的大混乱,当时我说:

“应急部和国家防疫机构应该联合起来,组建一个精干的常备社区管理队伍,定期到全国不同的城市走访,熟悉不同地区的社区结构和城市基础设施。下次有大城市需要全面封控,需要政府直接保障社区生活,就把常备队伍派过去,给各地临时组建的基层防疫单位当常务副手。免得连组建微信群的方式都要从头摸索。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是好习惯,但最好选几个会游泳,会摸石头的人引路。”

现在上海的防疫问题再次证明了专业指导队伍的必要性。这几天上海半封城制造的经济损失,给几百个常备防疫技术人员发100年,甚至1000年的工资都够了。

接下来我说说近期睡前消息关注话题的后续发展。

睡前消息第27期,标题是《香港,会走到要靠全国补贴养活的那一天吗?》。当时我们评论香港,是因为香港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的同时,又被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下调了长期信用评级。当时我说,香港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业,雇佣了6.5%的人口产生18%的gdp。其他经济产出基本都围绕这18%运转。

【睡前消息27】香港,会走到要靠全国补贴养活的那一天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open in new window

所以香港搞小政府,拿下自由度冠军,并没有给普通市民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提高了物价,只有少数金融精英和政府雇员满意。香港警察起薪2.4万港元,2万人民币,一起步就压倒了香港绝大多数人,还有廉价的宿舍可以租,所以是香港最稳定的阶层之一。大多数年轻人进不了金融圈,也当不上警察,就要闹事。这是眼下的风险。

另外,人民日报国庆前承诺,双普选是香港基本法定下的最终目标。这批不满的年轻人迟早会控制香港。到时候如果香港经济还是这个格局,小政府和金融自由度哪个也保不住,这是香港的长期风险。

所以,香港的自由度太高,金融发达,是现在富裕的原因,也是降低评级的深层原因。当然,评级最大的影响是借钱的利率,眼下香港政府几乎不借钱,问题不大,但从长期来看,金融城市评级降低,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如果香港不打破眼下的社会经济结构,早晚会衰落成一个普通的城市,甚至是靠国家补贴吃饭的城市。

到了今年3月初,香港疫情爆炸,黑岛在第402期节目明确指出了香港对待疫情的问题,既不如严格控制传播的内地,也不如直接放弃新加坡,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时黑岛的分析:

【睡前消息402】装着挣扎的香港,不如躺平的新加坡_哔哩哔哩_bilibiliopen in new window

香港防疫和保经济双重失败,首要责任就在于特区政府自己,负责人应对迟缓,官僚部门不愿承担责任,对任何可能有负面效果的方案都拒绝做决策。香港本地和国外专家都一再提醒警告过,进入全面社区感染阶段后,原来的防疫手段已经不够抵挡,但甚至到今天,港府仍然没有做出任何重大的应对方案调整。每次都是在在全社会舆论沸腾,中央都提出侧面批评之后,才会做出一点挤牙膏式的改动。

和其他地级市相比,特区主要行政负责人拥有特区几乎全部决策权,还可以越过行政层级,直接对接中央援助,手里的潜在防疫能力远远超过普通的地级市。而且香港财政情况非常好,有接近一万亿港元的现金储备,在金融方面不需要任何操作,就可以支持大规模防疫工作。

但面对野火一般蔓延的疫情,香港政府一点都没有急迫感,宁可闲置庞大的防疫资源,总是心存侥幸,不肯推出任何有争议的强硬措施。用一句话概况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就是先坐而论道,再坐而待毙。

从港府高层的公开讲话看,可以发现他们一直在积极研究各种方案,但所有的研究始终都在空转,没有一个能在有意义的时间点前,及时落地推行。其他国家所有的坑,香港都要掉一次。而且大多数国家是掉进左边的坑,起码避开了右边的坑。香港是左右两边各掉一次,所以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差结果。

现在香港疫情彻底爆炸,而且利用内地支援的效率极低,情况比前几天还恶化了,连带深圳还搞了一次彻底封城检测,我想再分析一下香港。

黑岛对香港问题的总结很准确,就是官僚主义拒绝一切风险。但全世界的现代社会,包括前面作为正面对比案例的新加坡在内,都有成熟的官僚体制,都有自己的官僚主义问题,但在防疫问题上都没有香港这么恶劣,原因是香港的官僚主义失去了制约。

官僚是被规则约束的人,做事肯定会规避责任,努力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既有规则,没有规则就遵循惯例,总之不给别人留把柄。但正常的官僚也有升迁和受奖励的需求,所以在遇到挑战的时候,他们也会做一些积极的行为给自己制造成绩,为此冒一点风险,破坏一点陈旧的规则也可以接受。这就是常说的官员“有担当”。

香港现在的问题是,高级公务员和政务官既不对下负责,往上也看不到升迁和加薪的奖励。被舆论夸一句“有担当,敢做事”,并不会给个人前途带来可预期的好处。从管理学角度说,这些官僚只有单边约束,做事当然会越来越保守,越来越死板。宁可拖垮香港,也不愿意冒风险。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就算疫情结束了,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也会越来越大,香港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同时,香港还有一大笔现金储备给官僚群体提供安全感。如果不对香港的管理体制做彻底改革,香港官僚群体必然会带着虚假的安全感拖垮香港。

接下来简单评论一下近期的几条简讯。

“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导致出生人数下降?江苏省统计局:结论不妥,正在研究|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_网易订阅open in new window

3月中旬,江苏省统计局发布了一条数据分析,2021 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1.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下降。报告分析了三个原因,第一是育龄妇女人数下降,第二是初婚年龄推迟,已经到了30岁,第三个原因就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在未生育的女性中,高学历者所占比重也超过了一半。这个报告发出来之后,引发了很多争议,江苏省统计局自己都出来解释说,没有抱怨女性读书太多的意思。

“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导致出生人数下降?江苏省统计局:结论不妥,正在研究|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_网易订阅open in new window

我倒觉得江苏省统计局说了实话,教育水平就是和生育率有关。教育水平越高,发展机会越多,上升通道越宽,每一年时间可以换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同时,受教育多,意味着对世界的了解多,同样的时间,可以获得的潜在乐趣也多。最后,自己受了教育,就不希望子女的发展机会比自己少,所以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培养子女。

所以,一旦受教育年限提高,无论男女,都会觉得用来照顾孩子的时间“太贵”,而子女需要的投入也会同步提高。这是高学历高收入抵消不了的成本。生育率下降和受教育年限增加正相关,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担心触犯某个群体就不敢说实话,社会就没什么前途。

我一直说社会化抚养,从这些问题来看,如果我们还希望继续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就必须搞高水平社会化抚养,把全社会教育开支提升到10%,15%,保证绝大多数人用自己的钱和精力照顾孩子,达不到政府能提供的水平。这样,普通人陪伴孩子只是为了亲情和乐趣,忙起来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放心托付给政府,生育率才有希望。这样虽然不能节约什么资源,但是可以替高学历阶层做决策,无论他们是否要孩子,都必须把大比例的收入拿出来,投入社会化抚养。最终反而是让他们和子女过得更轻松。

高税收的社会,谁都不喜欢,但税收本来就不是为了让普通人喜欢才存在的。香港官僚不想在小事上触犯普通香港人,结果就是在大事上送整个香港去死。现在我们所有人存的养老金,无论是银行里的现金,还是社保账户的数字,最终都要用下一代人生产的实体财富兑换,才有意义。你现在不喜欢高税收,将来也不喜欢自己的养老金变成废纸。你不喜欢国家提高税率,但肯定更不喜欢国家用阶级固化的方式提高生育率。

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我建议国家大幅度提高所得税比例,用于高水平社会化抚养。到时候,教师和保育员的数量增加,待遇大幅度提高,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取消固定编制,择优上岗,把那些混日子的在编教师踢出去,或者只发一个跑不赢通胀的底薪。如果大多数人有“考编制上岸”的心态,这个社会是没前途的。

说起所得税,最近还有一系列大新闻。

2019深圳市副市长宣布,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境外人才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前海和横琴开发区也陆续采取了类似政策。去年7月,深圳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了10亿元专项资金,作为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资金,用来抵扣所得税不足的部分。很多人测算过,这意味着深圳高端人才的所得税率25%封顶,比国家45%封顶的累进税率低了20%。

对深圳一个市来说,这是权衡之后的产业政策。但我们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原则上是中央拿60%,地方留40%,因为中央财政要承担基础研究和全国教育经费平衡的任务。如果个人所得税都给地方,中央财政培养人才,增加人才技术的开支就没着落了。现在深圳财政替个人交所得税,有两种模式,横琴新区似乎是直接免征,而大湾区是深圳财政补上中央该收的部分。不知道逐渐向深圳全市推广的政策是哪一种。

但就算深圳自己补上了中央财政应收的部分,能不能允许各地自定个人所得税率,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各地为了争取投资,往往相互竞价,低价送土地,许诺免税和减税待遇,结果制造了很大的混乱。各地攀比给优惠,企业过了免税期就搬家,留下空荡荡的产业园。现在中国人口已经开始下降了,能交税的人是全国最稀缺的资源,如果允许各地降低所得税来吸引人口,长期效果必然是各地忽视培养人才,只重视吸引高端劳动力入驻。本来应该建大学的投入,都拿去减税,对地方教育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尽管我赞同人口自由流动,但不赞同用各地自定所得税的方式去增加流动性。

去年国际经济最大的新闻,就是由美国牵头,发动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参与,谈判企业最低税率问题,要求各国不能无条件地用降税吸引跨国公司,中国和印度也原则上接受了15%的最低税率要求。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则是霸权主义加无政府状态竞争,尚且能共同约束,不要随便降税,中国国内在所得税问题上也一定要小心。

如果各地政府真的喜欢用降税来吸引企业,我倒建议,将来的房地产税普遍征收之后,允许各地区自由制定税率。因为房地产税的原则已经很明确了,基本上归地方财政支配,不影响中央财政。更重要的理由是房地产是字面意思上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在各地区之间流动。所以,房地产税能收多高,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维护怎么样,治安水平和基础教育好不好,这倒是可以作为一种有约束的竞赛,允许地方政府自己权衡收支,制定房产税税率。

可惜,房地产税今年是不会来了。3月8日,403期节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睡前消息403】读政府工作报告,找到76个“稳”字_哔哩哔哩_bilibiliopen in new window

去年1.7万字的报告,用了65个“稳”字。今年整个报告1.6万字,用了76个“稳”字,描述年度总基调的用词还是“稳中求进”。所以,可以预计今年不会有激进的重大政策调整。静静再帮我读一下房地产部分内容: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我从这些文字看到了两个结论:

首先,这么多“稳”字,说明2022年不会推出房地产税。

其次,“因城施策”意味着允许一部分城市再搞一轮房地产刺激,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逃贷,贷款断供浪潮。

到了3月16日,国家唯恐给市场的信息还不够明确,要求新华社记者采访财政部负责人。财政部明确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进行,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百度安全验证open in new window

第二天3月17日,房产股票全线上涨,全社会都看到了再炒一轮房产的机会。

华尔街见闻open in new window

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日,有观众留言提醒我,315晚会专门提到了儿童手表问题。在公开测试中,工程师选择了一款主流儿童智能手表,很容易就注入了恶意程序进驻到智能手表中,远程控制手表,收集儿童的隐私信息。测试人员说,儿童手表容易被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操作系统旧,用了安卓4.4操作系统。而用低配系统的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

我作为中小学生的父亲,作为掏钱买儿童手表的人,想替手表厂商说句话。软硬件用低配置的理由,不仅仅是省钱,还有家长的担心。大多数家庭完全负担得起一部正常智能手机的价格,只是因为想监控孩子的行动,又不希望孩子随时能玩游戏,这才故意降低了性能,减少了智能设备的应用范围。这本质上还是孩子日常缺少监管的问题。社会不能总是假装关心孩子的安全和隐私,实际上把全部育儿责任都扔给不堪重负的父母。

最后一个话题,过去几周,很多观众在我节目的评论区留言,提到其他的自媒体极力主张“按人发钱”刺激经济,也保证基本民生,问我怎么看。

我认为,在经济萧条的年份,刺激消费和保证民生都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但按人发钱未必合适。如果一定要采取直接分配的方式来操作,我建议发票证,毕竟计划消费也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要有计划经济的觉悟。不要企图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边占的好处,一般来说都会先占到两边的坏处。

发票证,就是允许公民凭票、凭身份证到特定机构兑换基本生活必需品,比如说粮食、蔬菜、工作服和运动鞋,有儿童的家庭再加上奶粉尿布和书。这些特定机构拿着进货凭证和票证,找国家兑换现金。

发票证的好处是保证最底层的民生,同时票证本身过期作废,不容易产生金融冲击。经济萧条期,缺乏生活技能的家庭要吃饭,想在两份工作之间学点东西的人需要安心生活,儿童需要健康成长,对艺术有真心需求的人也需要衣食无忧,所以应该用票证解决问题。至于说样式单调,加工不精致,不能满足高端需求的问题,那是中产以上家庭自己操心的问题,不是计划经济本身的责任。

现在互联网上炒作的大多数民生问题,比如说外卖太贵,课外班收费高,保姆和护工要求涨工资,本质上都是中产以上家庭的问题,只是利用网络舆论装扮成平民需求。现在很多关于人人发钱的话题也一样。中产阶级最恐惧经济萧条,担心维持不了现在的生活水平,但一个正常的国家,所谓阶层流动就是有上有下。国家有义务保证阶层下沉的下限,但往上能有多高,那就不应该用财政承担太多义务了。

至于说每个人属于什么阶层,我提醒大家看睡前消息401期,今年的统计公报。

中位数可支配收入是2万9975元,平均每个月2497。而中位数月消费是2000元。如果把房租、水电、吃穿、学费和房贷平摊到每个家庭成员,月支出超过2000。你就超过了一半的家庭。

如果你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也就是工资、房租、利息、养老金、分红和政府补贴加起来达到7153元,你就是高收入阶层。中高收入阶层可能会觉得人人发票证没啥用,看不上票证兑换的物资,那就把票证扔掉作废,也算给国家做贡献了。

好,感谢各位收听407睡前消息,希望上海和各地的疫情早点缓解,争取下一期节目我能够回到演播室,我们周日再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留言讨论

视频版【睡前消息】每周2,5,7发布在B站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