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睡前消息304】百年纪念日 重读“宣言”

11859 字

《百年纪念日 重读“宣言”》

简介:723建党100周年,马前卒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封面:

建党百年重读

《共产党宣言》

推送:虽然“七一”是建党节,但近年经过多方考据,可以证实7月23日才是真正的建党日期,在百年纪念日之际,我谈谈我对《共产党宣言》的个人理解。

转发推送:马督工的书评栏目,今天选了一本有历史感,也有时代感的书。

大家好,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欢迎收看304期睡前消息。我们常说“七一”是建党纪念日,不是因为1921年7月1日开了第一次党代会,而是因为所有党代表都记不太清具体日期了,只是模模糊糊记得在七月。

代表普遍记不清日期,是因为1921年前后类似的会议并不少,当时国内已经出现了十几个形式不同的共产主义组织,全国性的也有好几个,比如说俞秀松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毛主席就是先入团,然后再以团员的身份来上海开一大。四川共产主义组织的骨干王维舟,党籍在几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之间转来转去,最后档案填的入党年份是1920年。所以当时大家还不知道7月这次会议有划时代的意义,只是在2个共产国际工作人员见证下,规范一下国内的共产主义运动方向就散会了。具体的组织结构,要到1922年的第二次党代会才确立。

但是,这种表面上的无序,恰恰说明1921年建党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普遍性自发趋势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进步工人在各种试错之后,逐步达成共识,刚刚在俄国实践了几年的共产主义能解放中国人民,要成立中国共产主义组织。这么多组织,早晚要一起开个会,解决团结问题,这就是第一次党代会。一大代表记不清具体的建党纪念日,体现的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自发性和历史必然性。

70年代之后,党史研究团队综合了各种单干和个人记录,确认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今天上午10点,上海一大会址附近的邮局启用了百年纪念文化戳,用来标记准确的建党日。一大纪念馆里最珍贵的展品,是一批早期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所以,今天我谈谈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些个人理解,作为295期百年纪念特辑的后续内容。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主题邮局7月23日开业,将启用这些邮戳_浦江头条_澎湃新闻-The Paperopen in new window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的文件,写作时间是1848年欧洲大革命期间。现在大家看到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正文之前有七版马克思或恩格斯自己写的序言,时间从1872年延续到1893年,也就是毛主席出生的那一年。这些序言的写作时间比正文要晚,可以看做根据历史发展做的补充,所以我一般推荐别人按照时间顺序去读,先看正文,再看序言,今天我也先从正文开始分享读后感。但是,1872年序言里面有两句话特别重要,我不得不先读一遍:

共产党宣言_共产党员网open in new window

第一句是:

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第二句是:

《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对共产党宣言的定义,所以我们阅读的时候,也要记住这一点,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来评判这份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文件。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段,估计很多人都会背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这段文字清楚明白,只有两个人名需要额外解释。梅特涅和基佐。

我读书的时候,中学历史书提到1848年欧洲革命,会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帝国首相,被维也纳市民吓得男扮女装,逃到英国。奥地利帝国是欧洲中世纪传统最强的大国,这样的封建王朝大臣要围剿共产主义,不难理解,但基佐的名字就相对比较弱了,值得我专门介绍一下。

基佐是法国人,1787年生于一个中产知识分子家庭,在1789年之后的法国大革命时代,他家里有人成为共和政府的高官,也有人因为革命被杀。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代,基佐一直从事学术活动。国王复辟之后,他断断续续当过几次高级官员,既要保卫以国王为核心的政府,也不完全否定大革命的成果,行政管理能力既没有强到能搞全面改革,也没有弱到维持不了现状的地步。1847年,基佐把马克思驱逐到比利时,1848年的时候,基佐恰好主持政府日常工作,想在现实中维护议会和君主制的平衡,和梅特涅一样被革命赶出了首都,所以他俩在共产党宣言里面并列。

但是,在《共产党宣言》里面看起来像个小丑的基佐,对于共产主义理论来说,是个重要人物。1894年,恩格斯去世前一年,给别人写信提到基佐,我读一下恩格斯的原话:

“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

这个基佐写过中世纪和近代的欧洲史,记录过法国大革命,把自然科学的逻辑引进历史,基本归纳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甚至可以称为阶级斗争理论的发明人之一。基佐在马克思读小学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法国历史的主线是阶级斗争,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对抗。今天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基佐的学术成就。《共产党宣言》在第一句话就点名批判基佐,主要是想表达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旧欧洲最进步的人也容不下现实中的共产主义。但基佐出现在名单里,也同时说明,共产主义思想本身不是马克思的天才创意,而是历史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进程决定了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潮,如果世界上没有马克思这个人,也会有人在差不多的时间给出类似的思想成就。这样理解《共产党宣言》,才能算是用马克思主义给马克思本人做历史定位。

接下来需要解释的原文,是总论的最后一句: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这里列出的几种语言都很明确,只有弗拉芒文比较小众,可以粗略理解为荷兰语。在欧洲地图上把这些语言的覆盖范围画出来,几乎完全覆盖了当1848年全世界充分工业化的地区。这就是《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是共产主义改造世界的前提,在理解共产主义思想之前,必须理解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和当代最主流的经济发展模式。

(欧洲语言地图)

回头看文件:下一句经典的话是。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句话是从基佐继承来的,说的很绝对,正文后面下一次提到“阶级斗争”,也是非常明确的论断:

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这两句话结合起来看,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政治史,听起来似乎不太对。比如说土豆、玉米和红薯在近代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分布,这怎么也不能算是政治史。

的确,历史包含很多方面,就算用最宽泛的内涵来定义“阶级斗争”,我们也不能说阶级斗争构成了历史的全部。这句话只能放在1848年大革命的背景下去理解。

自古以来,历史描述是不包括阶级斗争的,因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都来自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只是最近几千年的一个意外,所以如果不用科学来分析历史,我们很容易忽略阶级斗争的存在。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历史书,无论是《三国演义》这种娱乐性内容,还是24史这种所谓正史,都可以在忽略阶级斗争的情况下自圆其说。就算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种典型的现代阶级斗争,作为当事人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贵族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直到1848年欧洲整体大革命,无产阶级第一次带着自觉性推动社会变革,终于有一批知识分子站出来,用阶级斗争来解释当前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所以《共产党宣言》要在开头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如果不考虑1848年大革命的背景,这句话的客观说法应该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被阶级斗争所推动”,听起来就更容易理解了。

和这两句话对应,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口号: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相对来说,中国的口号更清楚明白,可以理解为一个饭店几千年不给菜里放盐。现在有人站出来说,要想菜好吃,加盐就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考虑到阶级史观和唯物史观是很新的东西,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已经出现,但直到1848年才成为主流的观点之一,所以要在这个时间点强调它的作用,所以我前面提醒大家不要忽略恩格斯在序言里说的话:

“《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

它必须放在历史的背景下才能理解。现在我们距离1848年已经有173年了,这比北宋的历史还长6年,相当于从刘秀到诸葛亮北伐的时间差。《共产党宣言》的每一个字都必须考虑到它的时代性。

然后我们往下看,马克思继续谈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173年后重新看这个判断,很明显马克思恩格斯低估了工业社会阶级斗争的复杂性。资产阶级内部会分化成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资本集团,无产阶级也会分化成不同的阶层,尤其是作为中间技术阶层的小资产阶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会支持不同的阵营。比如说,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就是以封建军官团作为暴力基础,以大资本集团作为经济基础,同时还要把无产阶级分化出来的下层小资产阶级作为意识形态和人力基础。如果忽略了这些复杂性,简单地说只有两大阵营的对抗,过去2个世纪的历史是没法解释的。

接下来的2700字,《共产党宣言》都在赞美资产阶级的进步性,文字充满激情,是有史以来对资产阶级的最高评价。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读到资产阶级的赞美诗,这是一件听起来很矛盾,实际上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的事情。

我来读两段原文: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资产阶级历史上因为革命性而接管世界,未来也必须不断革新生产关系,保证自身的生存,这是1848年的判断。在173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必须考虑一件事,就是资产阶级是不是保持了自己的革命性,是不是做到了持续革新生产关系。

如果我们把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应该说它的确做到了不断自我革新。1948年的时候,就算在传统资本主义惯性最强的英国,工党也已经稳定上台执政了,而且宣称要建设福利国家。这个曾经支持列宁在俄国搞革命的英国工党,在1848年的资产阶级看来,根本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

1948年到现在,资产阶级又学会了一批新的金融工具,能够很熟练地在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切换,连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都能控制住,至少现在还没有崩溃。你可以说这是资产阶级苟延残喘给自己续命,但能续到今天,还做出了互联网经济这种新事物,我们必须承认资产阶级还能继续推动生产力进步,还能主动去调整生产关系。

更进一步说,《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评价并不是特指资产阶级,只是用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用来考察资产阶级。上面读的两段原文,完全可以无缝切换到无产阶级身上。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必须对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乃至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只能看着资产阶级主导社会。如果无产阶级的目标是一个稳定的社会,那等于主动让出社会的主导权。

注意这里的用词,是革命而不是破坏,无产阶级必须不断创造更进步,更有效率的社会,仅仅抵制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够的。

接下来,马克思很快就解释了为什么要创造更有效率的社会: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廉价商品是全世界最有战斗力的武器 ,这是《共产党宣言》的总结,也是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经验。无论是为了自己使用,还是为了压倒旧制度,无产阶级都必须证明,自己也能造出更便宜,更优质的商品。否则就算创造了一个道德上完美的社会,廉价商品打进来的时候,也无非是被火炮轰炸的城墙,倒塌只是个时间问题。

下一段重要的原文,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的威力。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之前有人说,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的玻璃技术比较发达,率先制造了透明的玻璃容器。过去人类把物质装到封闭空间里面处理,只能等变化结束再倒出来看结果,现在可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记录每一步的变化,所以化学逐步从神秘主义变成了科学。直到我小时候,课本上用来代表现代科学的标志,还是拿着玻璃试管的实验员。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观察历史的玻璃容器,以物质条件变化为主线,解释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比如说,作为军队核心战斗力的武士阶层衰落了,不是因为他们的战斗意志衰退,而是因为火枪普及,抵消了贵族武士长期训练和优质盔甲的优势。中国最近十几年重新开始喜欢养猫,不是我们爱心泛滥,也不是因为猫变可爱了,而是因为猫砂解决了楼房养猫的卫生问题。

我经常提社会化抚养,对当前婚姻和家庭没有尊重感,不是因为我们不在乎亲情和爱情,而是因为我用唯物主义规律考察了社会史,发现亲情和爱情并不是只能依赖于传统家庭。而我们现在习惯的核心家庭和抚养模式,也不是什么自古以来的神圣生活方式,只是过去几十年经济结构的附属品。现在社会变了,给感情找个更合适的载体,给未成年人提供更人道的培养模式,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些唯物主义分析撕破了历史的温情,消灭了历史的神圣感,所以让很多人产生从生理到心理的抵触感。但唯物主义是骂不倒的,如果你只是希望暂时享受已经拿到的温情和美好,不要唯物主义也没关系。如果你希望长期保住这份温情和美好,而且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须用唯物主义规律去解释现实,去判断未来。这就是前面说的

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再重申一遍我的观点,这句话虽然原文是描述资产阶级的,但也适用于无产阶级。

接下来我继续读一段原文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段文字总结了资产阶级取代封建官僚和贵族的原因,也预测了资产阶级灭亡的方式。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谁能容纳先进生产力,就让谁上。如果一个阶级,一个社会集团过去创造了先进生产力,现在自己又不能让这部分先进生产力发挥,就会立刻变成社会发展的路障,会被别人用更高效率的生产淘汰。

要注意这里马克思并没有说道德问题,因为历史进程和个人道德水平,甚至和集体道德水平没有关系。资产阶级如果被淘汰,一定不是因为邪恶或者贪婪,而是因为他们不能改造生产关系,更充分地发挥生产力。反过来说,无产阶级如果只能抵制生产,不能支配生产力,创造出更有效率的制度,就没有希望取代资产阶级。

接下来的内容,马克思具体解释了资产阶级的弱点:

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

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

这段话的指向非常清楚,就是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源闲置的经济危机。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地球上还没发生过世界性经济危机,要到差不多十年后的1857年才能看到整个世界的工业经济和资本主义一起衰退。马克思的预言算是非常精准。

但是,事实证明,虽然经历了两次生产过剩导致的世界大战,资产阶级还是在继续创造新生产力,容纳更多的生产力,至少比其他生产模式容纳的更多。比如说,生产过剩问题,现在最直观的表现是成千上万的闲置共享单车,堆在停车场和地铁站。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但在这之前,在自行车还是贵重商品的时候,我见过更多的自行车闲置在每家自己的屋檐下,几天都不一定能骑一次,只是没有聚到一起形成视觉冲击力。至于说地铁站积压的共享单车,很多人可能忘了,上海刚开通地铁的时候,很多人需要在地铁线路两边各锁一辆自行车,每天各骑一次,其他时间也是闲置。现在大资本不仅生产了比之前更多的自行车,还提高了自行车的综合利用率。如果我们找不出更好的经济模式,只是定性批判生产过剩,是批不出新社会的。

继续往下读《共产党宣言》,我们看到了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言。

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

173年之后,我们知道马克思这段预言有一定偏差,虽然一部分劳动者还在从事简单劳动。但是以19世纪标准来说,现在大多数职业都算是技术阶层。

马克思还说

其次,我们已经看到,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这句话的隐含逻辑是,受教育的无产阶级,就算从资产阶级被踢出来,还是无产阶级。但现实是,这些受过教育,从事技术劳动的阶层,有通过升职和创业进入资产阶级的梦想,从身份到思想都不一定自认是无产阶级,人数上也可能超过传统的产业工人。所以,阶级矛盾比马克思时代复杂的多。列宁和斯大林的红军只能在东欧发展,没法进入西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欧的社会阶层太复杂了,相当高比例的劳动者更愿意支持自己身边的资本主义秩序。

下面我再引用两句话: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

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不是工人变成一无所有的赤贫者,而是大多数人随着卷入技术劳动,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产。你说他们一无所有,所以不怕打烂当下的一切,他们自己是未必同意的。

马克思后面对私有制问题做出了解释:

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

我每次说要收房产税,或者其他触动财产制度的改革,都会激起无数的反对意见。这些意见对不对是一回事,但至少说明,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不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所以完全符合马克思预期的那种革命,可能只能存在于他的历史文件了。

但是,一旦回到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马克思的论断还是很值得一听的: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

换句话说,新社会的理论基础,来自更高效率的生产实践,而不是基于道德的推理。效率更高就有站住的可能,在高效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讨论如何让社会更美好。而不是先设计一个美好的社会,要求必须向这个方向改革。

对于新社会的可能发展模式,马克思也做出了描述:

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马克思这里提到,资本要变成全社会的财产,只改变阶级性质,并不改变它的经济性质。改掉资本主义社会,我们依然要解决投资问题,要让投资发挥效益,不是说把资本家的财产分给每个人,生活就瞬间变好了。

马克思后面还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所谓“过去支配现在”,就是凝结在资本里面的劳动价值要决定当前的劳动方式。所谓“现在支配过去”,就是当前的劳动者要决定资本怎么使用。但是,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让“过去支配现在”,恰恰是因为资本在现代金融支持下,规划了未来。共产主义想让“现在支配过去”,就要比资产阶级更善于规划未来。

再往下读,建构性的意见就是十条改革措施。这其中有社会化抚养,有房产税,但马克思自己到了1872年都说“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

所以,我跳过第二部分,直接读到了全文最核心的一句话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把未来描述的很美,但一切的关键不是道德批判,而在于培养超越资产阶级的先进阶级,做出比资产阶级更高的投资效率。这就是我读《共产党宣言》的读后感。

宣言其他的内容,主要是批驳性的文字,虽然有1848年的历史局限性。但读起来依然很有意义。我随便选几段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有人还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

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

这一段话,我之前的演讲《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具体阐述过,梁启超清朝末年提出“中华民族”概念,20世纪开始宣传“炎黄子孙”,80年代大陆才从台湾引入“龙的传人”的说法。这些文化符号在今天地位很高,但我们必须理解文化符号的来源,不能把它们看做神圣不可改变的东西。大家可以看看毛选第一卷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面特别提到:

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理解这些重要历史文件,才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对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态度。

从讽刺力度来说,《共产党宣言》最精彩的部分,是后面讽刺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内容。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这一段内容在21世纪的中国非常有意义,凡是努力把儒家和社会主义扯关系的人,凡是号称“通三统 ”,到古代社会给新中国找合法性的人,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主义。

马克思对这些封建社会主义的具体行动描述的也很生动。

他们违背自己的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词,屈尊拾取金苹果,不顾信义、仁爱和名誉去做羊毛、甜菜和烧酒的买卖。

正如僧侣总是同封建主携手同行一样,僧侣的社会主义也总是同封建的社会主义携手同行的。

这让我想起了从台湾省传过来的《弟子规》,最主要的推广者,就是台湾那些现代和尚。他们一旦在大陆站住脚,就要把慈善活动变成赚钱的商业活动,开始卖文化产品。看来19世纪和21世纪的套路没什么区别。

接下来马克思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农民阶级远远超过人口半数的国家,例如在法国,那些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反对资产阶级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的。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西斯蒙第不仅对法国而且对英国来说都是这类著作家的首领。

这种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它揭穿了经济学家的虚伪的粉饰。它确凿地证明了机器和分工的破坏作用、资本和地产的积聚、生产过剩、危机、小资产者和小农的必然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财富分配的极不平均、各民族之间的毁灭性的工业战争,以及旧风尚、旧家庭关系和旧民族性的解体。

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按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

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这就是它的最后结论。

这段文字放到中国,就是从北洋政府一直混到今天的乡村建设派。这一派非常擅长分析经济危机,非常擅长渲染农民的苦难,但是最后拿出方案,无非就是行会制度和宗法经济,忽悠政府拨款来掩饰行会制度的低效率。他们的道德优越感,充其量也就是传统出租车司机骂滴滴一类打车平台的水平,只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这一类人永远不会消失,永远可以假装站在菜贩子一遍去批判大资本要买菜。但要是你问他的方案能不能提供更高的生产力,更廉价的商品,更好的服务,他就会开始和你谈道德了。

接下来两段文字写的是19世纪的德国,但是也非常适合21世纪。

既然这种文献在德国人手里已不再表现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于是德国人就认为:他们克服了“法国人的片面性”,他们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

于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就得到了一个好机会,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同政治运动对立起来,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并且向人民群众大肆宣扬,说什么在这个资产阶级运动中,人民群众非但一无所得,反而会失去一切。德国的社会主义恰好忘记了,法国的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正是尚待争取的。

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僧侣、教员、容克和官僚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

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

睡前消息第50期节目,我们分析了华为251事件,华为本身没有违法,但是明显恶意利用了法律的缺陷,在“疑罪从无”的原则下,把无法证明有罪的嫌疑人扣住大半年。马克思对此也有非常具体的描述:

自由贸易!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保护关税!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单身牢房!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这才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唯一认真说出的最后的话。

所以,21世纪的今天,认真读《共产党宣言》,非常有意义。

正文的最后一句话,相信很多观众也会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我毫不怀疑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力量,但是考虑到唯物主义历史规律是《共产党宣言》的主线,既然马克思恩格斯自己都承认自己的具体方案在19世纪就过时了。我们必须要回答好一个问题,就是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做什么,才能超越资产阶级的投资效率。

今天中国互联网上说起共产主义 最常见的关键词是讲“分配”,但是共产党宣言其实只有一处提到“分配”两个字,而且是在批判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时候提到的。

如果再找类似的言论,就只有一句话:

“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反抗准备食品。有些地方,斗争爆发为起义。”

工人起义为了什么呢,原文说的很清楚: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这意味着《共产党宣言》用很短的篇幅教你谈分配,核心问题是谈占有。

“分配”的目标是消费品,对应超市货架上的东西。“占有”对应社会的全部财富,主要对应卡车、机器、技术专利这些生产工具。如果只谈分配,无产阶级不可能掌握未来,也就做不到前面提到的“现在支配过去”。

我们可以做一个极端的设想,如果现在真正做到了全部资产阶级的财富分配到普通人,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会不会瞬间有大幅度的增长?

我猜,应该有一些提升,比如说空置房租给普通人住,高级自助餐厅浪费的东西拿出来给穷人,挖矿的显卡分给大家玩游戏,都能提高一些总体幸福感。但这部分消费品真的不太多,因为资本家大多数财富并不是额外占有的消费品,而是投资品。普通人能每天拿到的消费品,受限于消费品工业的产值,不会因为消除资本家,就大幅度增加每个人的分配额。

如果想快速提高平民生活水平,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把一部分工业产能改成消费品工业。比如说造卡车的改小汽车,造铁路的改成修小区游乐场。实在还嫌太慢,可以把资源卖到国外换消费品,这样做肯定有短期效果,但结果就是放弃长期增长率,被自己的福利慢慢拖死。

第二种方式做起来要难的多,而且没有先例。这需要保持投资规模,认真研究资本家的投资规划,淘汰不合理的企业,建立社会主义风险投资机制,出台配套的金融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同时,无产阶级还要督促自己搞生产,看看旧制度浪费了哪些劳动,有哪些贡献大的稀缺人才没有得到按劳分配的份额,在新制度下做出改革。那些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人要得到奖励,不努力工作,还期待平均以上收入水平的人要得到严厉惩罚。这些事情都做好了,我们可以期待通过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率,用长期的发展来提高每个人的消费品份额。

过去,大多数文艺作品往往把革命描绘成全面的突变,新社会和旧社会之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这在一些基本福利和个人尊严方面可能是成立的,但只要我们承认经济规律,就必须说清楚,革命的经济目标是提高长期增长率,而不是许诺立刻明显改变生活。

我读小学的时候,八十年代中后期,看了很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新型童话。现在回顾起来,这些童话虽然在情节上和传统东西方的童话有区别,但结局都差不多,都是邪恶的政权被推翻,大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于带领大家推翻邪恶力量的英雄,童话从来不说他们在胜利之后还要做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潜意识,说明我们并没有落实《共产党宣言》的主线逻辑,没有说清楚新制度在生产力方面的优越性。

大家熟悉的国际歌,前面提到“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后面紧接着就是“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既然是主人不是客人,无产阶级就要给新社会当家,要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要知道怎么生产柴米油盐,怎么生产更多更好的柴米油盐,而不仅仅是讨论什么样的饭菜好吃。2021年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转向马克思主义,我今天和大家一起重读《共产党宣言》就是期待大家把我当年看过的童话讲完,期待观众能认真考虑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可以做什么。

好,感谢各位收看,304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祝毛主席亲自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生日快乐,祝共产主义前程远大,我们周日305期再见!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