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睡前消息230】检验饶毅的举报需要花钱,我愿众筹支持裴钢校长

5855 字

大家好,2020年1月31日,新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了,欢迎收看230期睡前消息。从上一期开始,睡前消息节目的B站首发ID换成了“马督工”,微博上是“睡前消息编辑部”欢迎大家关注。请静静介绍新闻。

1月21日,科技部公布了五个人的论文调查处理结果。宣布南开大学曹雪涛,中科院裴钢、耿美玉,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武汉大学李红良都没有造假。这五个人,除了饶毅自己和曹雪涛,其他三个人都被饶毅举报过。督工你怎么评价饶毅的举报和科技部的调查结果?

科技部: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新华网 open in new window

首先,饶毅举报了这么多人,可以说把整个行业的山头都得罪了,在这个背景下,他自己被定性没有问题,从逻辑上说是基本可信的。接下来我先说说已经被自己孩子坑爹倒台的李红良。

2017年,李红良在《自然·医学》上发了4篇论文,之后,武汉大学特聘专家霍文哲给自然杂志编辑部写信,举报李红良有两篇论文造假。这期间,霍文哲把自己的举报透露给饶毅主办的新媒体《知识分子》,饶毅开始关注李红良。

2018年1月18日,《知识分子》质疑李红良的论文,说猴子试验周期不足,涉嫌造假。之后过了11天,1月29日,武汉大学的14人专家组、包括5位院士在内,联合发布调查结论,认为李红良没有造假,效率非常高。就在调查结果宣布之前的几个小时,霍文哲再次递了13页报告,提出了95处质疑,没有影响调查结果。

微博open in new window

Î人´óѧ·ñÈÏÀîºìÁ¼ÍŶÓѧÊõÔì¼Ù ´æÔÚ¸ö±ðÊè©-ÖÐÐÂÍøopen in new window

这个包括5名院士的专家组成功地捧红了李红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以往的科研成果。中国读生物的人多,很快就有人发现,李红良习惯了同样的图写不同实验的论文,时间跨度从2007年到2018年。饶毅根据这些普通人挖出的线索往前追溯,发现早在2001年李红良读硕士的时候,就开始节约图片写论文,所以硕士没毕业就能发SCI。

http://zhishifenzi.com/news/depthview/10023?category=depth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饶毅的批判把李红良问题推向了世界。2018年6月,美国6位基因治疗专家在《自然·医学》上发文章质疑李宏亮之前的四篇论文,认为在实验设计上有重大错误。9月18日,法国基因治疗专家也质疑李红良。武汉大学不得不重新解释李红良事件。2018年9月、11月,武汉大学两次邀请饶毅去调查李红良事件,饶毅说自己太忙,没有答应。

11月22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给饶毅主持的《知识分子》发了一封邮件,盖公章咨询问题。饶毅在12月24日发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回应了所有细节。这是饶毅和武汉大学之间的正式交往经过。

http://science.caixin.com/2018-10-26/101339150.htmlopen in new window

"喝茶抗癌"获奖女孩父亲,曾差点被饶毅实名举报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有意思的是,武汉大学给饶毅发邮件之后不到一天,在饶毅还没公开回应的情况下,整个生物研究圈子都收到了一封匿名攻击饶毅的邮件,内容是饶毅参加的9篇论文也有图片问题,是这次饶毅也被科技部调查的起因。很显然,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发信的事情,李红良方面也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当然这也不意外,李红良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预备院长,管理100多人的研发团队,是国内医学研究界资源最丰富的顶级领导者,必然能参与武汉大学的学术管理活动。

但是,谁也没想到,李红良和饶毅的矛盾还没得出官方结果,另一件事插进来了。全世界都有人关注李红良学术问题的2018年,他的两个女儿以小学生的身份发布论文:“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拿到三等奖。当时学术圈的关注点都在李红良身上,没注意这件事。直到2020年7月,这篇论文才被昆明小学生论文事件拖下水。

2020年8月底,武汉大学审计处发布通知,准备对李红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9月8日,李红良被正式免职。这次的调查结果虽然继续认定李红良之前的论文没问题,但是李红良这个人的学术生命基本终结了。

另外,说起云南小学生论文事件,背后牵出的家长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陈勇彬也是武汉大学毕业,2005年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读博士,当时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是这次被调查的另一个人,中科院院士裴钢。而饶毅这个时候在中科院上海交叉学课研究中心当主任,也归裴钢管理。科技部调查的几个人,几乎都可以通过个人关系串起来。

小学生基因研究论文获大奖 研究员父亲代笔?-万维读者网open in new window

2005年度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生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open in new window

看来中国生物研究的顶级圈子不算大,饶毅是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要举报这么多人呢?

从饶毅之前的经历看,他还真不是只给中国学术界找麻烦。

1994年,饶毅在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书,很早就进入了美国学术研究核心圈。所以,他也很早就体会到了美国学术界的种族歧视,黄皮肤的学者哪怕水平再高,也很难进入学术界高层。2002到2005年,饶毅已经在西北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当了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还是坚持给各大期刊写信,给美国相关科学理事会提意见。《科学》杂志专门报道了他的抗议,之后美国科学界重要职位的亚裔比例有明显提高。

【一点资讯】施一公校长:饶毅其人其事! www.yidianzixun.comopen in new window

Ê®ÄêÓ°ÏìÁ¦ÈËÎïÖ®ÈÄÒ㣺ÅúÆÀÐԵĽ¨ÉèÕß - ÉúÎïͨopen in new window

但饶毅还是对美国不够满意,认为美国在9·11事件后全球侵略,制造了难民潮和极端主义,丧失了全球道德领导力。同时美国社会并不能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把自己的强大看作优越性。所以2007年,饶毅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2010年,美国大使馆还想给饶毅发绿卡,结果饶毅专门跑到大使馆拒绝绿卡,说之前当过美国公民很羞耻。这个事件上了纽约时报。

https://www.rfi.fr/cn/中国/20180722-放弃美籍的中国教授饶毅访美遭拒签open in new window

在饶毅逐步和美国学术圈拉开距离的时候,他在国内的发展总的来说很顺利。1998年6月,中科院决定在全国建设8个研究基地,其中包括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999年,饶毅和鲁白就参加了上海研究院,很快成为裴钢的部下。2004年,饶毅离开上海,到北京发展。从这个时候起,饶毅才开始被国内学术圈看作一个麻烦。

就在饶毅离开上海的2004年,他跟鲁白、邹承鲁在《自然》增刊上发表了批评国内科技体制的文章。2010年,饶毅和施一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联合评论,说中国科研经费每年增速超过20%,按说应该有立竿见影的投资效果。但由于经费分配存在问题,导致创新跟不上经费增长。饶毅这次公开说,在国内,“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结果被一些院士骂他是愤青,说写几篇文章也改变不了规则,乱喷人没用。

饶毅施一公为何落选院士-中国青年报open in new window

2011年1月,饶毅作为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被提名院士,3月份饶毅就预计自己要落选,8月份果然饶毅被淘汰。

科学网—饶毅落选院士 施一公表示“不理解”open in new window

对于饶毅落选的事实,事后参与评选工作的院士接受过采访,没有一个人说他水平不行,基本上都说他的国籍有问题,但这时候饶毅早就不是美国公民了。还有一些院士说饶毅回国时间还太短,贡献太少,但饶毅其实已经在国内工作了十几年。饶毅没有解释这些问题,只是在落选后第一时间宣布再也不参加院士评选,算是表明了对国内学术圈的态度。

科学网—饶毅落选院士 施一公表示“不理解”open in new window

在饶毅落选的2011年,44岁的舒红兵顺利当上院士, 2013年当上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娶了自己的学生王延轶,2012年,王延轶到武汉病毒所当研究员,,2015年,王延轶34岁当上病毒所所长,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去年,饶毅给舒红兵写信,劝他让妻子主动辞职,说王延轶不仅专业水平差,甚至连专业都和病毒所不对口,将来害人害己。紧接着,舒红兵也被人发现有一图多用的问题。现在舒红兵还是武汉大学副校长,妻子王延轶还是病毒所所长。

关注: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被指众多文章涉嫌学术不端_研究open in new window

网传饶毅致信舒红兵:您夫人不适合领导武汉病毒所_王延轶open in new window

https://new.qq.com/omn/20200215/20200215A0AULD00.html?pcopen in new window

2019年,饶毅到首都医科大学当校长,有人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报他,委员会公开给首都医科大学发文件。饶毅认为这是学术圈内部的恩怨利用了国家机构,所以写了一封非常激烈的回信,同时举报李红良、裴钢和耿美玉。之前裴钢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所以裴钢到上海法庭起诉了饶毅,结果饶毅败诉。

open in new window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打假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_研究open in new window

http://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nsfc/cen/00/kxb/sm/dongtai2011111401.htmopen in new window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饶毅和裴钢乃至大半个国内生物圈都算是决裂了。

饶毅指责裴钢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这篇论文,饶毅的指责站得住脚吗?

裴钢的论文发表于1999年,讲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跨膜机制。过去一直公认这类受体有七个跨膜α螺旋,开门要用七把钥匙逐个开锁。裴钢的论文认为,有时候五把钥匙就够了。饶毅指责裴钢,说这是可以修改教科书的发现,到现在全世界还是认为7把钥匙才能开锁,你要解释一下自己的发现。

现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给出了处理意见,说我们让主任裴钢回避调查之后,认为1999年的论文没有问题。

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饶毅举报处理意见-中新网open in new window

另外,10天前,麻省理工分子结构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张曙光表示支持裴钢,说饶毅不能忽视5种跨膜螺旋的特殊情况,我的实验表明,5把钥匙也可能具备7把钥匙的部分功能。但是,问题在于张曙光强调的是5把钥匙可以具备部分功能,所以也不能说做了完美辩护。

张曙光支持裴钢的同一天,中科院道德委员会的处长侯兴宇发表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重复实验真的这么神奇吗?答案是不一定。不同的学科对重复验证有不同的态度。可验证性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

open in new window

侯兴宇、张曙光和道德委员会从三个层面支持了裴钢,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三个说法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冲突。所以,公开结论不仅没有消除公众质疑,反而因此变的更严重了,从学术圈逐渐走向大众舆论。

督工你怎么看关于“可重复性”的争议?

《科技日报》是科技部自己办的报纸,韩春雨事件爆发之后,《科技日报》发过评论,《没了科学精神,也就没了底线》,其中有一句话:“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实证是科学的基石,没有实证精神,一切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都是虚无的。”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09/12/content_403654.htm?div=-1open in new window

这和前面的辩解明显有冲突。

当然我也不完全赞同科技日报之前的评论。因为科学实验是有成本,有前提的。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试验可重复性差是普遍现象。比如《自然》杂志2016年就做过可重复性调查, 1576名研究人员,有70%的研究人员无法复制其他科学家的实验,甚至50%以上的人都无法复制自己的实验。而且,在生物学医学内部,不同学科的可重复程度,心理学一向被认为比较玄学,但是可重复性达到40%;癌症生物学比较实证,但是可重复性只有10%。

这体现的是科研的手工业特性,和标准化的工业部门区别很大。在每一次实验中,环境、设备、材料,甚至个人习惯,都会影响结果。经常会有科研人员怀疑,是不是某一批药剂的杂质才是某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实验论文的可信度,短期内只能靠科研人员的自觉,以及业内审稿专家凭经验判断。长期可信度要靠更精密的实验条件、更规范的操作管理进行验证,把裁决权交给时间。

所以,如果因为一篇论文不可重复,就指责作者造假,实际上对生物科学发展不利。科研人员和媒体应该承认生物实验结果本身的偏差概率,既不要因为一个实验就急着造神,也不应该因为一篇论文不能重现就严厉指责造假。可重复性差,和反复使用一张图片编数据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为,中科院道德委员会应该引导舆论更理性看待科学论文。

但是,这不等于中科院或者其他国家机构应该放弃监管,而是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抽检,在保证覆盖主要研究机构和学术群体的前提下,随机选出一批论文做重复性验证。如果发现某个大学,或者某个相互关系密切的群体发论文有异常,可重复性明显低于通航,就要发出警告,或者进一步加强这个群体的抽检率,看看是不是有问题。教育部刚刚发了通知,从今年开始,本科论文要抽样检查,比例不低于2%,对于合格率比较低的学校要约谈整改。中科院也应该有类似的制度。

抽检制度是随机的,不一定裴钢的论文就要抽检。但是,打铁必须自身硬,裴钢是中科院道德委员会的主任,是应该去抽检别人,评价结果的机构。就算没有人举报,也应该优先把自己的论文拿出来公开检验。现在有了行业内的争议,引发了舆论事件,我认为裴钢不应该回避可重复性,反而应该要求主动检验。就算检验失败,也可以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实验有瑕疵,不等于接受造假的罪名。

以睡前消息节目一贯的风格,凡事必须考虑钱。裴钢当年做的那个实验,材料相当贵,每微克就要几百块,全套实验做一遍就要几十万,考虑到一遍未必成功,也考虑到要多次实验证明可靠性,成本就要上百万,还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忙上一年左右。必须有人来承担这份人力物力。

从整体来说,我赞同国家每年拿出2%的经费,普遍抽检论文,搞可重复实验。中国每年的科研经费增幅都在10%以上,拿出2个点也不会损害整体的高速增长,反而让剩下的经费利用更有效,是很应该花的一笔开支。裴钢或者其他知名专家的检验费用可以从这里面出。

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类似的专家论文抽检制度,重复裴钢院士的实验经费找不到地方可以报销。在此我表个态,裴钢院士当了差不多十年的同济校长,作为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我愿意捐几千块或者更多的经费,用来验证科研历史问题,也希望同济校友会能出面组织一次经费众筹活动,向社会证明同济大学的学术严肃性。过去22年,裴钢院士的实验室没有搬过家,设备、资料、数据应该很完整,我们可以做一个很严肃的重现实验。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几条简讯。

227期节目,我们提到了2020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超过大陆的问题。当时估算台湾经济增长率2.54%左右,现在台湾方面比较准确的估计出来了,增长率是2.98%,的确比大陆的平均数要高,也高于越南的2.91%,台湾的确是2020年大中型经济体的增长率冠军。

台湾去年经济成长2.98%,称霸已开发地区_预期open in new window

2020年越南GDP增长2.91%open in new window

不过,227节目我说台湾因此缩小了和大陆的差距,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大陆经济总量是台湾的20倍,就算增长率稍低于台湾,绝对增量也必然压倒台湾。正确的说法是:2020年台湾省占全国经济的比例有所提高,是过去几十年来的第一次。

睡前消息212期,我们介绍了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大建运河,降低和内陆腹地的物流成本。这几天最新消息,浙江遇到了50年一遇的大旱,因为去年夏天台风数量少,水库存储量不够,很多地方出现了饮水困难。甚至杭州市郊区都有居民要自己去挑水喝。看来浙江的水利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仅要修运河,还要修更大的水库,跨年度存淡水。

浙江多地为何现严重旱情?_新闻中心_中国网open in new window

去年5月8日第112期节目,我们提到20万吨轮船沿着长江到达江阴的新闻。当时我说,长江口航道深度长期保持在6到7米,南京往上只能保证4.5米的航道,所以南京长江大桥并不是水路运输的瓶颈。但是,自从2019年国家整治长江中下游的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竣工,南京长江大桥可能真的会对下游来的大船造成障碍。

今年1月29日7.5万吨,235米长的轮船进入南京港停靠。以后南京港还要要停9万吨的轮船,明显降低物流成本。如果说南京长江大桥是历史文物,不能随便拆除,或许可以加高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抬高桥面,拉开主航道的宽度,让大型货轮继续往上游进入安徽省。毕竟南京上游几十公里外的马鞍山钢铁厂都开始进口国外铁矿石了。

百度安全验证open in new window

最后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爱因斯坦创建的《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有一个末日钟,每年都要调整一次,距离12点午夜的距离越近,就说明世界局势越危险,人类文明有更大的概率灭亡。

百度安全验证open in new window

现在的好消息是,在经历了2020年之后,末日钟的指针没有变化,还停留在距离0点100秒的地方。坏消息是,这个位置依然是有史以来最接近0点的位置,希望明年它能后退一点。

好,230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上一期节目的播放量明显超出了我们的ID粉丝数量,说明还有很多观众是通过转发来看我们的节目。 现在睡前消息的B站首发ID不再是“观视频工作室”,而是“马督工”。微博id和微信公号一样,都是“睡前消息编辑部”。欢迎各位关注首发ID。我们周二再见!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