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睡前消息114】中国媒体的战斗力,能有超越BBC那一天吗?

5399 字

大家好,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欢迎收看114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今年2月15日,英国财政部次长里希·萨纳克出席BBC的节目,建议BBC不再向所有人收税,改成观众自选付费订阅。

No 10 tells BBC licence fee will be scrappedopen in new window

3月31日,BBC回应了财政次长的言论,认为订阅模式不行,还是要收税。督工,BBC税是什么东西?

BBC全称是英国广播公司,国家公共媒体机构,日常运营要遵守《皇家宪章》。但BBC的独立性很强,《皇家宪章》也是政府和BBC协商制定的,每十年更新一次,下一次更新在2027年。

既然BBC是国家机构,经费就要政府想办法。英国法律规定,不管在什么平台看BBC,都要按年费购买电视许可证,也就是BBC税。普通用户每年157英镑,黑白电视每年53英镑。盲人用户只能听节目或者听广播,BBC可以给他们打个对折,半价交税。

Loading...open in new window

理论上说,如果英国人买电视只用来看光碟,看录像,可以不用交钱给BBC。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麻烦,必须主动提交申请,证明自己绝对不看BBC才能免税。否则一旦被发现,罚款1000英镑,不交钱就坐牢。

为了收钱,BBC专门成立了一个子公司,拥有英国全部家庭的详细地址,能够访问所有国民的保险数据库。同时,英国政府还颁布法令,允许BBC上门抽查有电视的家庭。

就算不进房间,BBC也有办法找到偷看电视的人。他们有专门的检测车,隐蔽的手持设备,原理对外保密,每个供应商只负责设备的一部分,谁也不知道BBC是怎么远程找到电视的。

由于BBC抓人的力度太大,英国产生了很多都市传说。比如,月黑风高的夜晚,BBC敲门,进屋直奔电视机检查。如果家里没人,BBC检查完会留个纸条,说我们来过了。

依靠这些手段,BBC平均每年抓到20万个偷看用户,其中15万人被定罪。去年有70人因为不交1000英镑罚款,被送进监狱。剩下的人基本都乖乖交钱。英国有2760万个家庭,去年2580万个家庭交了BBC税,占总数的93.5%。

BBC的收税能力,比大多数国家的税务局都厉害。他们很缺钱吗?

BBC每年收入大约50亿英镑,其中四分之三是BBC税。其余四分之一是出售内容赚的钱。

如果废除BBC税,英国不可能有93%的人主动掏钱。有机构算过,就算BBC的付费用户比例,达到网飞在美国的水平,卖许可证的收入也要从37亿英镑暴跌到21亿。

英国人为什么能忍BBC税这么多年呢?

因为BBC的确拿这些钱做出了好东西。比如说很多中国人熟悉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神秘博士》、《是大臣》。这些作品既能赚钱,又能打造英国的文化软实力。(插一段)

BBC还有个自然历史部门,专门拍自然科普纪录片,出品过《地球脉动》和《蓝色星球》,我最喜欢和家人一起看。最近中国引进了他们新拍的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地球》,大家可以到B站和其他视频网站搜一下。这些纪录片拍摄周期长、难度大、专业性强,大家看了都说好,就是不愿意掏钱订阅,所以BBC必须强制收税,才有钱拍这些东西。

BBC的确是个有战斗力的电视台,英国政府为什么不希望他们继续收钱呢?

BBC 1927年成立,当时英国的主流政治思想,是反对过度私有化,加强社会福利。工党执政的时候,把BBC定位成公共服务机构,主要职责是教化国民,而不是单纯娱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政府制定了许可证收费模式,从收音机广播费一直收到现在的电视税。

1979年,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上台,推行私有化改革。BBC有很多编辑是工人子弟,不喜欢撒切尔,经常报道撒切尔改革的负面消息,比如失业率增加、犯罪率上升。BBC还多次公开违抗撒切尔的命令,在马岛战争时期采访了阿根廷的舰长,气得撒切尔夫人大骂BBC是共产党的媒体。

同一时期,传媒巨头默多克进入英国,让自己的媒体吹捧撒切尔,换取政府的利益输送。在撒切尔夫人支持下,默多克绕过反垄断法买下《世界新闻报》、《泰晤士报》、《太阳报》和天空电视台,控制了一半的英国媒体。

撒切尔认为,默多克买下《太阳报》后,《太阳报》销量翻倍,这说明市场化有用,BBC也该私有化。但默多克让《太阳报》销量翻倍,是靠在报纸上印裸体姑娘,BBC肯定不会学这个经验,所以和撒切尔势不两立。

1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工党原本是一个社民党,追求公有制和高福利,按说BBC应该能过上好日子了。但布莱尔的主张是“新工党、新英国”,本质上还是撒切尔那一套,政治上与默多克的关系更密切,公开说BBC “不上台面、愚蠢荒唐、自以为是、过分唠叨过分官僚化”。

尽管撒切尔和布莱尔都没能卖掉BBC,但是他们开了个坏头,后来的首相们意识到,自己虽然不能控制BBC,但可以威胁BBC。所以从八十年代开始,英国政府每隔几年就会提议取消BBC税。

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上台前就不喜欢BBC。多次指责BBC新闻造假,认为对保守党的负面报道都是抹黑。他上台前就主张废除BBC税,上台后禁止部长参加BBC节目。

当然BBC有10年审查一次的《皇家宪章》保护自己。但2022年,《皇家宪章》面临5年一次的中期审查。政府有可能借这个机会取消bbc税。在政府压力下,今年一月份,BBC现任总裁霍尔宣布辞职,换一个更擅长政府公关的人当领导,自己准备去国家美术馆当主席。

督工你怎么看待政府和BBC的矛盾?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很欣赏BBC的制度。媒体完全交给资本会做坏事,也会迎合眼下的低俗文化,迎合广告商的想法。但事实证明,媒体完全交给政府也不行,会快速官僚化,效率和战斗力直线下降。而且政府领导经常变动,都企图利用媒体工具支持自己,会影响媒体的客观性,打击媒体的公信力。

BBC走了第三条路,一方面不拿私人投资,不做广告,专心做优质内容;另一方面不允许政府干预日常工作,避开短期的政治冲突。BBC税就是保证这种独立性的财政来源。

政府和企业都管不到BBC,谁来对它负责任呢?

英国人可以通过《皇家宪章》来干预BBC,但是前面说了,这个宪章每10年更新一次,每5年审查一次,间隔不算太长,可以保证BBC不至于和全体英国人对着干,要努力制作优秀内容。

从另一方面说,《皇家宪章》的审查周期也不算短,保护了BBC,让BBC能对国民解释收税的必要性。日常消遣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搞笑短视频,看美女和小鲜肉,看明星八卦新闻。但是,如果让我们静下心回忆过去5年、10年印象深刻的文化产品,我们想起来的肯定不是快手抖音上那些小段子,也不是微博上某次八卦爆料,而是真正的精品制作。这恰恰是BBC擅长的东西。

10年时间足够长,可以让一个学生变成有社会经验的工薪族,让20出头的年轻人变成父母,开始考虑给孩子看什么节目。所以,尽管BBC税交起来很心疼,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英国人会承认BBC的存在价值,支持BBC向全国有电视的家庭收钱。所以BBC税能持续到今天。

现在BBC的地位不稳,关键原因是英国的衰落。对于英国来说,找自己的几千万公民收钱,给整个英语世界乃至全球提供廉价的优质节目,这的确是个账面上的亏本买卖。过去大英帝国的领地遍布全球,BBC税算是英国本土承受的一点额外负担,无所谓,还能增加英国本土的文化产品出口。现在大英帝国没了,BBC税对英国人显得就有点讨厌。也许鲍里斯约翰逊今年真的能干掉BBC的独立性。

但是,英国人做不成的事情,中国人未必做不成。眼下的中国媒体两级分化,资本主导的媒体太低俗,官方媒体缺乏活力,或许我们可以借鉴BBC体制,向全国用户收一点额外网费,支持一家独立媒体,平时政府尽量不干预它的运行,每5年组织一次全民打分。看看网络时代的“中国BBC”能不能占领国民记忆。

过去,北京的学区房是“单校划片”,一房一户对应一个学校,最近,北京市中心城区陆续推出学区制度改革,比如“六年一学位”与“多校划片”,一套房子六年内只有一个入学名额,随机分配到多个学校。4月30日,房价最高的西城区也落地了多校划片政策。媒体认为北京的学区房可以降温,督公你怎么看?

先不说长期效果怎么样,只看眼前的话,明显是反作用。政策明明是要给学区房降温,结果五一期间,西城区学区房概念火爆,成交量飙升。因为多校划片要等到7月31日才全面实行。现在买房,名校学区房还有最后一次利用机会,很多不差钱的家长冲上来抢末班车。

比如宏庙小学,80%的学生直升北师大实验中学,民间号称“宇宙中心小学”。今年五一,宏庙小学的学区房成交价每平米二十多万,每套上千万,每天成交8到10套。

但这个窗口期毕竟只有3个月,长期来看,多校划片以后,学区房会降价吗?

每套房子严格执行6年一个学位,肯定会影响价格。多校划片也肯定会打击过去的名校学区。但是,至少在西城区这个地方,房子还会因为小学产生溢价。

《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北京虽然是直辖市,但区级政府在这里也要归入县级。

在吞并宣武区之后,现在的西城区还是个小地方,总共50平方公里。但是,2014年就有人说,西城区每年纳税超过整个河北省,原因是总部经济。

专家估计北京西城区去年税收3700亿 接近河北省2012年税收open in new window

西城区靠近中央机关,全国性国企,比如,比如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寿都喜欢在这里设总部,把整个企业的利润都拿到西城区交税。虽然大多数税收要上缴国家,但区政府留下的也不少。西城区一百万出头的人口,每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多亿。上海静安区人口和西城区差不多,也拼命搞总部经济,但是去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亿,只有西城区的57%。

open in new window

区政府有钱,公立学校就办得好。再加上很多中央部委通过各种方式搞合作,全北京21%的重点小区都在西城区,连海淀区都比不上,11个学区基本每个都有重点小学,个别没有重点小学的学区也有重点初中。所以西城区的学区房能最高卖到 46万一平米的天价。

中国日报网-传播中国,影响世界open in new window

现在搞多校划片,西城区有户口的人还是有很大概率靠学区房上名校。就算抽到离家比较远的地方,西城区南北最远11公里,东西6公里,交通也不是问题。

所以,等到政策稳定下来,很多人还会继续到西城区买房,希望抽一个读名校的机会,整个区的房屋总价没准还会因此上升。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这个问题,恰恰是因为西城区名校多,整体教育水平高,同时面积小,公交发达,家长觉得“多校划片”以后还是中产阶级子弟聚在一起,享受比较高的教育资源,改革才不至于阻力太大。如果 “多校划片”延伸到房山延庆这样的郊区,先不说可行性,家长和政府财政方面的阻力就能秒杀这种建议。大多数地方所谓“禁止择校”,实际上只是禁止名校超出区域招生,按照学区房的价格分配入学名额,加强了学区房的地位,继续赤裸裸按钱分配。

5月1日,上海名校华二初中的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题目叫《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文章提醒家长,报名前要想清楚自己的经济能力,掂量一下自己配不配。这篇劝退穷人的文章,发布两小时就被删除,之后校方道歉、政府严厉批评了学校。督公你怎么看?

睡前消息第97期,我讲过江浙沪地区的公民同招政策。今年国家要搞公平教育,禁止优质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挑选生源。当时我就说,民办学校会相对衰落,但会有使用其他方法筛选生源。

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涨价,淘汰一批交不起学费的家庭,97期分析过类似案例,这里就不多讲了。但是上海家庭收入高,学费又受物价局限制,所以很难通过学费筛选学生。别说现在一年几万块,就是翻两番,入学名额还是供不应求。

所以华二初中把自己的其它隐性成本摆出来,打算吓退一部分所谓的“低质量”家庭。比如说,春游秋游要去迪士尼,每学期都要去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保利大剧院看演出,还有定制的校服,国际大赛,海外游学,都是华二初中的家常便饭,光是海外游学一项,就要五位数起步,不参加就会被学校日常生活甩下。所以华二初中敢于公开警告报名摇号的家长,说:“民办教育是收费教育,你一定要想清楚。”

发劝退信筛选生源的学校不只是上海华二,其它几个民办名校也在发类似的劝退信。上海有句话,叫“北兰生、南华育”,兰生复旦中学是顶尖民办初中。3月底,有个署名兰生团委的文章截图在家长群中传播。静静给大家读一下:

“在学校的选择过程中,提请广大学生、家长保持理性,既要了解学校特点,又要分析自身实际,力求在适配的基础上,达成双方的效益最大化。”

“学校和广大学生、家长的理想愿景就是——学生、家长在择校时是认可了、且钟情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而学校能通过摇号得到的学生也恰好是适合的、有潜质的学生。”

“相反,单凭一时的热情择校,后果有可能是漫长的痛苦折磨。”

在引起公愤以后,这篇文章也很快就被删了。但直到现在,兰生公众号还在反复强调,“提请家长保持理性”。

open in new window

督工你怎么评价学校用隐性成本给家长施加压力呢?

无论是北京西城区爆炒学区房,还是上海华二初中,核心原因都是一个,就是政府看着差别化的教育不顺眼,又不想出钱拉平学校差异,最后只能用摇号替代平等。

过去,公开的规则是用考试筛选学生。现在不许考试了,明规则是摇号,名校就会和一部分家长达成默契,用潜规则代替明规则。华二初中描述的教育高消费,本质上是富裕中产阶级砸钱买奢侈品,营造一种畸形学习文化,赶走凑热闹的穷人。中产阶级多出了钱,普通家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这肯定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支持国家搞公平教育,但绝对不是彩票式的公平,更何况现在看来,就算用摇号暂时安抚人心,也会被新的潜规则抵消。所以,政府如果真的想搞公平教育,除了消灭少数特权学校之外,还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就是教育公平要花钱,花钱就要多收税,而且是中央来收税,只给一个政策是没有用的。

国家用投资拉平学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收购那些超出平均水平的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共享资源,然后才能消灭潜规则。现在这一轮改革折腾了所有人,但没有消灭学校差异,在很多地方还加强了学区房的地位,后面肯定还有更多麻烦。

上一期,我们报导了凉山地区的又一场火灾,现在火灾怎么样了?

5月11日下午,凉山地区的明火已经扑灭了,这次没有人牺牲,是一个好消息。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凉山地区的扶贫搬迁情况,这是解决火灾和贫困的必经之路。

4月26日,四川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始分房。1.8万人参与分房,来自昭觉县的92个行政村,其中有84户居民是著名的悬崖村村民。

为了把村民从偏远山区搬出来,县政府在距离县城5公里的地方设置了四个居民安置点。还新建7所学校、扩建了3所医院,4所幼儿园,满足新增的集中人口需求。按照昭觉县委副书记的说法,安置点的宜居水平比县城还高。

易地搬迁不仅仅是把人搬出来,想要让新居民融入新环境,还要进行培训。昭觉县下一步要帮助移民学习新技能,摆脱以往的山村经济,彻底城市化。

虽然看起来眼下的搬迁工程很花钱,但只要建立起新的生活方式,把集中起来的人口转移到工商业方面,他们迟早会交税给国家带来回报。就算短期回报少,能减少大凉山的森林火灾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好,本期内容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114期睡前消息,我们周五再见!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