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睡前消息26】有人想回老家种地?泼点冷水冷静一下

6844 字

大家好,国庆假期结束了,欢迎收看26期睡前消息。还是先让静静介绍内容。

国庆期间我们更新了两期视频,读者留下几千条评论。第25期的主题是国内外的大工程对比,下面有读者提问:最近连续有院士去世,新一代的科研人员能不能及时接班?

最近的确有媒体在统计去世的院士,到10月5日为止,今年有27位院士去世。

痛心的热搜!四天连失3位院士,今年已有27位院士逝世_凤凰网open in new window

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但是和往年对比,也不算特别严重。我查了去年的数据,2018年送走了31个院士,今年已经过去十个多月,去世27人,不算异常。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4HA1HVC05454U3A.htmlopen in new window

至于说新一代人能不能替代这些老专家,我建议大家回顾一下王选院士生前的发言。他是北大方正的创始人,把汉字带进了计算机时代,1994年同时拿到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绝对有资格评价院士制度。

王选生于1937年,他回顾自己的工作,认为在27岁和38岁两次最接近科技前沿,但当时没有任何头衔。58岁他离开一线工作两年了,结果成了院士。68岁王选又拿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他说,以后完全是“靠虚名过日子”。

按王选的说法,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院士称号类似于终身成就奖。拿到院士的人,一般来说对科研的作用不是很大了。今年15个科学院院士去世,其中10个超过90岁,按常理说应该早就不再负责具体工作。所以,虽然我们希望院士长命百岁,但也不用太高估他们离开的损失。

王选院士谈:不要迷信院士(图)----中国科学院open in new window

另外,今年建国70周年,去世院士的年龄基本上八九十岁,说明他们是建国前后的大学生。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工业门类根本不存在,大多数科研方向也没出现。所以,一般是解放前的少数老专家从外国翻译一点教材,开创一级学科,这些大学生分到各个方向,从零开始积累数据。其中比较出色的几百个学生,有的是二级学科或者三级学科的创始人,有的是重点项目负责人。90年代恢复院士制度,这些六七十岁的专家就是前几批院士。

但是,从个人水平来说,肯定是下一代科学家更强。1949年,中国毕业20万初中生,有7万人参加高考,90%要上大学。1978年的时候,中国每年毕业680万高中生,610万人参加高考,其中6.6%读大学,整个80年代的平均录取率也就是20%左右。看这个选拔率,就能知道下一代科研人员更聪明,更出类拔萃。事实也证明新一代人的成果更接近世界顶尖水平,

我们过去常说民国时期“大师”多,其实说的是民国太落后,认字的都不多,科学家比大熊猫还少,本科生留学回来,过几年就是学术权威。李大钊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连毕业证都没有,回国可以去北大当法学教授。他的同事陈豹隐有东京大学的毕业证,所以不仅仅是法学教授,还是政治研究所主任。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比民国进步很多,但绝大多数人口还是文盲,大学生只能从很少的中学生里面选拔,其中最优秀的几百个科研人员,只要活到90年代,注定要当院士。这些院士当然也是很优秀的人才,但是对21世纪的科研来说,他们最大的作用不是继续指导工作,而是之前培养了新一代的科学家。

2018年去世了31名院士,但是新增加131个院士,都是老院士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我相信,中国的科研力量肯定是越来越强,而且新增的力量也不是这131位院士,而是他们的下一代。

第24期国庆专题,最后一个话题是过去70年中国人的梦想。很多观众留言,说现在自己的梦想是离开城市,回家种地,督工你怎么评价这种想法?

【睡前消息24】70年前在北京成立的这个国家,她叫中华人民共和国_哔哩哔哩_bilibiliopen in new window

小时候帮家里种田的时候,爸妈对我说,好好读书,以后就可以去坐办公室吹空调了。现在,是做到了,可是好想回家种田呐。———来自于一个苦逼程序猿的心声

我还以为只有我想去种田……然后就看到一大群人说想去种田的……虽然还会好好工作,但是真的向往田园悠哉生活。

我理解城市生活的压力,但还是劝他们仔细考虑。因为纯农业的收益太低,维持不了任何现代生活。我看到有一位观众正确估算了自己回农村以后能分到的耕地,二亩三分。

我现在十分想回农村种地...但是老家的房子和地都变成高楼了,我现在不想要一堆房子,我想要二亩三分地,现在回村当农民一点也不容易。

中国人均耕地1.3亩,2亩3分地不少了。我假设他用了金坷垃,亩产万斤,每年两万三千斤,也就是11.5吨。我再假设11.5吨都是晒干的玉米,全国平均2000元一吨,可以卖两万三千元。国家现在政策好,不收农业税,也不收农民的所得税,这两万三的收入,只要扣除化肥农药种子的钱,剩下都是自己的,每个月1000多块。所以,小农经济维持不了最低限度的现代生活。

实际上,前面的所有假设都太乐观了,现在玉米亩产只有1000多斤,国际市场上,美国玉米现货每吨150美元,1000人民币,要是按这个算,2亩地的小农,能穿上裤子就不错。

所以,要回乡种地,就不能指望搞小农经济,必须把进城农民的土地都包过来,搞大农场,才能有效益。我看有的观众也算过账,计划要现实一点,知道只有搞现代大农业,才能赚出回农村盖房子的钱。

房价让我本科毕业绝望,打算考个农机研究生回去包大田开果园,自建小洋房养猫猫狗狗做农场主

但是,这位观众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就走了这条路,上个月我去他的农场看过,生活绝对不是盖洋房,养猫狗那么轻松。

这个农场主就是我在同济大学的室友,过去和我一样,都是设计院的工程师。他专业课学的比我好,十年前月薪两三万问题不大。

但是,他读书的时候就抱怨,说专业搞错了,要改学农业。在土建行业最火爆的2012年,他辞职创业,当农民。

这个人做事认真,学农业比学土木工程还投入,每个月都要请专家来指导技术。浙江和嘉兴的地方报纸每年都会去他的农场采访,把他们夫妻俩当作回乡创业的典型。

http://nb.ifeng.com/a/20170518/5681398_0.shtmlopen in new window

Õã½­°×Áì·òÆÞ·ÅÆúÈýËÄÊ®ÍòÔªÄêÊÕÈë ×·ÃμÒͥũ³¡-Õã½­ÐÂÎÅ-Õã½­ÔÚÏßopen in new window

http://jx.zjol.com.cn/system/2014/01/08/019800156.shtmlopen in new window

现在他的农场已经发展到几百亩,主要是大棚水果。我相信,无论是比资本,比土地,还是比技术,大多数想回农村种地的人都比不上我这个同学。但是,七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发财,还是住着老房子,也没空养宠物。如果他留在杭州的设计院工作,生活肯定比现在富裕轻松。

之所以创业7年不赚钱,我的同学总结了几个原因。

首先是现代农业的门槛很高。虽然他上大学之前就干农活,但是,小农经济和现代农业是两回事,他经营了七年,也读了七年书,发现自己刚摸清土地的规律,给农场找到了初步的商业定位。前面那些打算回家种地的同学,应该也是农民子弟,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真的理解现代农业。经营农场比发几篇核心期刊的论文难多了。

其次,几百亩的农场,如果想生产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就不能全靠拖拉机和收割机干活,要消耗很多人力。现在农村没有剩余劳动力了,劳动力价格和城市差不太多,人力成本是很大一笔投入,在收获之前就要投入。如果市场方向搞错了,农业不一定赚钱,还要亏本。

我在同学的农场里看到十几亩空地,问他都把土地租下了,为什么不随便种点东西,他说,我刚开农场的时候也这么想,不放过一点土地,都要种满。

但是他很快发现,市场化农业要考虑成本。如果到处都撒种,到处消耗人力,结果是什么也干不好,还要占用资金。所以,在其他条件跟不上的时候,宁可闲着一部分土地,等后续开发,也不盲目投入。我相信,如果各位观众回去开农场,也会遇到类似的商业问题,也会像现在一样天天为工作费心,甚至可能更焦虑。

其他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说自然灾害,台风破坏大棚。比如说国家政策变化,影响土地和资金成本。比如说销售网络问题,种出好东西,不一定就能及时卖出去。我的室友天天都在操心这些麻烦。明年结樱桃的时候,希望大家给我同学的“香禾农场”捧个场,不要让他的水果积压。他那边樱桃挺好吃的。

总之,在现代社会搞农业,必然是现代农业,要经营现代农业,就必须做一个现代人。我提醒那些想回家种地的读者,不要企图用农业来逃避现代生活的矛盾,更不要默认农业等于轻松愉快的田园生活。脑子一热就回农村,结果必然是亏一大笔钱逃回城市打工。

还是第24期,有一位读者发现了很现实的问题。国庆期间,满街都挂着国旗,所有的活动都在散发小国旗,他提出疑问,国旗法不允许我丢弃国旗,应该怎么处理国旗才合适?

督工,我有个看起来很小也很大的问题,这国庆期间发放了大量的小国旗衬托节日的氛围,可是这么多国旗过后怎么办呐,依据国旗法咱也不能任意丢弃哇,带回家珍藏的应该是少数人,这可如何是好

国旗法的条款很多,但对于保护国旗本身,只有一条规定——第19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的,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国旗法第19条,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故意破坏国旗,不小心不算;第二个是有侮辱的意图,如果是急需国旗这块布包扎伤口不算,第三个是在公共场合,别人看不到不算。

中国人大网 open in new window

所以,国旗和其他用品一样,可以正常回收。按照国旗法,只要不是特意跑到广场上给很多人看,多余的国旗放进垃圾袋完全合法,唯一要考虑的是垃圾分类问题。

不过,2009年,国务院还有一个关于国旗回收处理的行政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国旗回收处理工作的通知open in new window

通知第三条,第四条要求,各级政府处理自己的国旗;但县以上政府应该专门收集国旗,统一处理。

政府通知的属性是“规范性文件”,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不存在违法问题。但是各级公务员是国务院的下属,应该领会通知精神,给人民群众提供回收国旗的方便条件。从今年国庆的情况看,显然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没有设置国旗回收机构。群众如果觉得不便,可以对政府提意见。在政府整改之前,我觉得大家遵守国旗法就可以,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

说起国旗法,国庆前有一则类似的新闻:雷雨天小学生冲出去收国旗,被江苏教育系统当典型宣传。督工你怎么看这件事?

上课时突下雷暴雨 江苏泰州一小学生冲到操场收国旗_凤凰网open in new window

国旗法第12条只规定国旗应该早升晚降,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旗,绝对没有要求下雨的时候收旗。如果没到傍晚,临时降旗不是维护法律,而是违法。拿这种矫情行为做榜样,说明当地教育局对法律认识不足,搞形式主义的能力很强。

另外,这个新闻有现场图片,旗杆是金属的。原报道说当时电闪雷鸣,这时候管他什么法律,绝不能让小孩子去操场上去碰旗杆。当时来不及阻止是教师失职,事后赞扬这种危险行动,是渎职。

这个新闻过去很久了,没看到泰州教育局反思,倒是很多自媒体借着国庆,继续扩大降旗新闻的影响。搜一下百度自己平台的内容列表,不知道多少自媒体洗了同一条新闻的稿。

从后续发展看,似乎舆论风气出了点问题,在某些方面,形式主义搞的太多,多到成了主流,成了政治正确,没人敢指责了。如果这个风气不纠正,爱国宣传在很多地方会起反作用。

评论回顾先到这里,接下来静静介绍一下长假积压的新闻。

9月24日,央视报道,浩吉铁路开通,是世界上最长的重载铁路。国庆报道了很多献礼工程,浩吉铁路好像镜头不多,督工你给大家说说?

航拍浩吉铁路高架桥

航拍蒙华铁路修建,全长1837公里,又是一个世界级超级工程_凤凰网视频_凤凰网open in new window

浩吉铁路航拍视频

浩吉铁路就是之前说的蒙华铁路,从内蒙古向华中地区运煤,经过七个省区,全长超过1800公里。现在中国铁路里程14万公里,1800公里不算什么。但重载铁路修这么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铁路史的大事。

普通铁路,每个轴的最大荷载是21吨左右,一节车厢载重60吨。从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连续40年保持这个载重水平。普通列车载重三四千吨,平均运行速度30多公里,不如美国50年代水平。

1992年,中国建成大秦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轴重提高到25吨,一列火车的载重8000甚至一万吨。列车平均运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后来大秦铁路逐步升级,现在一列货车运3万吨,每年总运量4000多亿吨公里。如果不考虑货物装卸,600多公里的大秦铁路,货物运载能力是1980年中国5万公里铁路网的2/3。这就是重载铁路的力量。

浩吉铁路的车轴重30吨,目前每列装载一万吨,每年输送能力超过2亿吨。建成以后,中国每年又要多出几千亿吨公里的运载量。

中国铁路上的重载列车

重载铁路这么大的运载量,做什么用途呢?

主要是运煤。2018年中国大陆挖了37亿吨的煤,另外每年生产十亿吨钢,需要消耗大约7亿吨煤。但是中国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北方内陆地区,而用煤的大户,尤其是钢铁厂分布在沿海和南方地区,必须用最便宜的方式把煤运出来。

浩吉线开通前,中国的主要运煤铁路是东西走向。北方的煤运到南方,先要运到秦皇岛、唐山,上海船运到南方港口,然后转内河和铁路运输,走了一个反C字。成本高,时间也长。现在新开发的煤矿越来越向内陆移动,所以必须修一条直通铁路,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这就是蒙华铁路,或者说浩吉铁路。

浩吉铁路开通之前,蒙古的煤到华中腹地需要一个多月,现在最快一天就能到达。

第十五期睡前消息,介绍过中国的特高压输电规划。能不能在西部发电,用特高压电线替代重载铁路?

将来有可能,但现在还不行。

因为火电厂最好是建在水多的地方,用蒸发水的方式带走废热。如果建在内地,必须使用空气冷却技术,每台机组要增加上亿的成本,运行效率也低。内蒙古西部气候干旱,不适合搞太多火电厂,还是要把煤运到南方湿润地区发电。

其次,从传输能量的角度说,特高压电线不如重载铁路效率高。浩吉铁路稍微升级一下,就能每年从北方向南方运输3亿吨煤。现在中国发一度电要用300克煤,3亿吨煤可以换算成一万亿度电,相当于中国去年发电量的七分之一,或者说江苏和浙江的用电量之和。但是,一条满负荷运行的特高压,每年只能输送四五百亿度电。一条重载铁路,相当于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同样长度的特高压输电工程,造价只是三四倍,所以重载铁路比较合算。

最后,特高压太占地。重载铁路要占几十米的宽度,但一条特高压就要占用上百米的电线走廊。通过农村还好,下面可以继续种地,要是通过城市,几百米的宽度就废了,附近盖不了大楼,修不了机场,飞不了无人机。所以,第十五期睡前消息里面也提到了,江西省很高兴浩吉铁路修到门口,但不一定欢迎四川的特高压过来送电。

眼下国家电网和铁道部都在争夺能源主干网的地位,短期内,我看好重载铁路。长期如果西部的新能源起来了,我再看好特高压。

说到能源问题,韩国《中央日报》9月17日宣布,美国向韩国发出邀请,希望联手在中东建设40座核电站。现在中国有11座核电站,美国有65个核电站,韩国只有6个核电站。督工,你怎么看韩国在中东的40座核电站计划?

要评价一个新闻,不光是要看新闻本身,还要看新闻来源。这个新闻所有的源头都指向韩国的《中央日报》。《中央日报》过去是三星集团的财产。虽然后来政府强行把报纸拆出三星集团,但是《中央日报》仍旧是韩国保守派的主要喉舌。中央日报发出核电新闻,代表的是保守右翼派的声音和立场。至于事实,倒不一定需要准确。实际上现在也没有任何中东国家表态,说自己需要这40个核电站。

保守派画这么一个大饼,是要给谁看呢?

8月23日第13期,我提到一个概念,任何国家都有严重的内部矛盾冲突,外交政策首先要看国内阶级斗争的选择。日本对韩国封锁半导体材料,本质上不是两国冲突,而是两国右翼联手搞韩国左翼。现在韩国右翼宣称要对外推销核电技术,本质上也是要恢复国内左右翼冲突的平衡。我们可以看韩国《中央日报》的最后一段报道:

这实际上就是用外交来抨击内政,用中东的订单当诱饵,拿美国的压力当鞭子,攻击政府的反核电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文在寅左翼政府的反核电政策。

这里我具体解释一下韩国在核电问题上的阵营分布:

反对核电支持核电
政治立场左翼:要环保,要安全右翼:要经济,要技术
自然条件反对者:空间狭小,出事没有地方可以逃!支持者:就是因为地方小,没资源,所以要上核电!

从政治立场看,左翼的支持者是底层和低技术劳动力,这批人拿到的经济增量小,再加上全世界左翼都喜欢环保话题,所以文在寅这边比较担心核电的安全问题,反对核电站。

右翼的支持者是富人和技术阶层,他们比较关心经济增长,而且愿意看到高技术订单增加。三星公司不仅仅需要核电站发电,自己就是核电站的最大供应商。所以财阀和中产阶级支持核电站。

从自然条件看,韩国总面积只有十万平方公里,预计要布置23台反应堆,是全球核电密度最大的国家。而且过去规划有点问题,核电站离大城市很近,所以福岛核事故后,很多市民开始反核电。

(红色为韩国人口分布 黑色为核电站)

但自然条件也同时决定了韩国资源匮乏,一度90%能源靠进口。为了避免大量购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韩国有必要发展核电,既省钱,也减轻了港口运输压力。

这两方面的对抗,基本上是势均力敌,虽然文在寅上台之前,就对左翼选民承诺要废除核电,但是本届韩国总统并不能连任,右翼财阀并不是特别担心文在寅对核电的压制。毕竟韩国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全世界核电站运行最稳定的国家

但是文在寅上台以后,拿出了一个巨大的筹码,给核电集团沉重打击。这就是核电腐败案。

2011年开始,韩国核电站频繁出现小问题,到了2013年,各种小问题相互影响,一度导致5台核反应堆停机,韩国一共也只有10台反应堆。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核电系统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检察官到处抓人。文在寅上台之后,配合司法系统深挖,结果发现,核电站不仅仅在一些电厂自己负责的小零件上出问题,就是国家核电集团负责的主要部件也有问题。

现在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核反应堆的零件供应招标是假的。在财阀协调之下,各个投标公司不比技术,也不比价格,甚至也不比安全性,而是把合同分成几部分,用石头剪刀布决定每一部分的中标公司。这样大家不用提高技术,也不用降低成本,只要手气好,就都有稳定的利润,皆大欢喜。代价就是核电站的成本和安全。韩国10台正在运行的反应堆,在建的反应堆13台,加起来23台,有14台的零件和腐败合同有关。

这个案子翻出来,文在寅这一边的支持者逐渐增加,如果支持核电站的一边没有非常给力的证据,韩国的核电真的可能被左翼拆掉。所以右翼吹嘘中东有上万亿订单,希望国民看在钱份上,支持发展核电工业;同时右翼财阀又找了美国撑腰,承诺一起到中东卖核电站,给文在寅施压。

反对核电支持核电
政治立场左翼:要环保,要安全右翼:要经济,要技术
自然条件反对者:空间狭小,出事没有地方可以逃!支持者:就是因为地方小,没资源,所以要上核电!
新增筹码反对者:核电集团腐败堕落,用人民的命换钱!支持者:……中东有40个大订单,不去美国爸爸不高兴……

应该说,这一招对文在寅有点用途,文在寅也希望能卖几台核电站到中东。去年文在寅到中东访问,还专门去韩国造的核电站访问,出席一号机组竣工仪式。

但是,这个腐败案揭出来,就算文在寅自己想停下,核心支持者也不会允许他再批准核电站。今年5月10日,韩国又有一个核电站差点出事,文在寅决定推行国内废核电,国外出口核电站的政策。但韩国自己都不要的东西,别国几乎不可能再买。这就是腐败毁灭韩国核电产业的故事。

好,今天的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