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睡前消息196】买个北京车牌,犯了“买卖国家公文罪”?

5699 字

大家好,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欢迎收看196期节目,请静静介绍新闻。

11月9日,北京日报和中新社报道,北京警方严打假结婚过户北京车牌行为,抓了166人,刑事拘留了124人,督工你怎么看?

“假结婚”过户北京车牌?严打!北京公安刑拘124人_大陆_国内新闻_新闻_齐鲁网open in new window

百度安全验证open in new window

刑事拘留124人,是很大的案子,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案件背景。

外地牌照的车进北京,限制非常大,高峰期在五环内不能开,任何时候都上不了二环。但是北京车牌现在是一种非卖品,普通人不能想办就办,花钱买也买不到,必须通过抽签程序才能在北京上车牌,享受五环路以内随便开车的待遇。每个月,北京警方会为申请车牌的人举行一次抽签,幸运中签的人能给自己的车上北京牌照。最近一次抽签,中签率是1/3000,抽一年也只有1/250的概率能上牌,绝大多数买车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就会有人想到黑市买车牌。

北京刚开始限牌的那几年,黑市手段还是比较多的,现在大多数路都堵死了,只有一条曲线买牌的道路还通,就是结婚。因为一个家庭内部必然会共享用车,而且离婚的时候也必然涉及车牌分配问题。所以夫妻之间转让车牌符合规定。很多人要买牌,就必须找一个手里有闲置北京车牌的人结婚,以夫妻的名义转让车牌之后再离婚。实在不行,还可以找一个人做中介,两次结婚,两次离婚,把车牌转到掏钱的人名下。目前价格是14万左右。

就事实而言,这些人没有买卖车牌,只是夫妻之间赠送财产和车牌,虽然频率高了一点,但每一步都合法合规。从政府的角度说,在现在的制度下,车牌是极少数人才能拿到的一种权利,不能承认北京车牌是商品,但更不能宣布车牌是非法物品,非法经营罪套不住这些在事实上买卖车牌的人。

所以北京警方找了一个很难想到的角度送这124人进看守所:涉嫌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理由是他们虽然没有买卖车牌,但是在事实上交易了上车牌所需的公文“小客车指标确认通知书”。这个操作的确花了心思。既定义了违法行为,又回避了车牌本身的价值问题。

为了上牌,2年结婚28次,想要一张北上广的车牌到底有多难?_指标open in new window

警方的逻辑自身可以说通,但是稍微推广一下,就有矛盾了。新闻里面说这些人的罪名是“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刑法第280条的全称是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证件和公文是并列的,掏钱换结婚证,和掏钱换通知书,是同样等级的犯罪。从程序来看,车牌的买家在拿“小客车指标通知书之前”,必须先给对方钱,换取结婚证。结婚证的权威性显然大于小客车指标通知书。如果有掏钱换通知书的意图就可以刑拘,警方就应该按照同样的逻辑,把买卖结婚证也列入罪名,刑拘的理由会更充分。

不过,我们都知道,如果警方拿出买卖结婚证的罪名,这件事是没法收场的。在中国,彩礼和嫁妆是非常普遍的风俗,虽然婚姻法第三条就是禁止买卖婚姻,但双方家庭在婚前讨价还价也很常见。很多婚姻的目的就是钱,至少一部分目的是钱。如果这次警方抓人的逻辑推广到结婚证,那要抓的人就不是124个,可能124万也打不住。所以,只要夫妻双方自己不起诉,没有暴力强迫,警察和法院不会把彩礼和嫁妆定义成买卖婚姻,或者买卖国家证件罪。这反映的是刑法的谦抑性。

检察日报解释过谦抑性原则,请静静帮我读一下

ÓÃÐÌ·¨Ç«ÒÖÐÔÕÃÏÔ˾·¨ÈËÎÄÀíÐÔopen in new window

“避免刑法对社会生活的过多干预,把刑罚限制在维护社会秩序所必需的最低范围内……只有在穷尽了民事、行政处罚等非刑罚手段仍未能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时,才考虑动用刑罚。”

婚姻虽然是一个法律关系,但具体到个人,作出结婚选择的理由往往很复杂,有人为了钱,有人为了户口,有人为了子女入学,有人为了拆迁,有人为了爱情,但大多数都是各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别人不能替他们恶意推测动机,定义买卖婚姻。

现在这些买卖车牌的人,他们的结婚手续和车牌过户手续都符合国家法规。如果仅仅从买车牌动机出发,就考虑动用刑法来定罪,这是行政机关扩大刑法的适用范围来弥补行政制度漏洞,我认为涉嫌滥用法律,对当事人来说不公平。

上周,工人日报发了一篇评论,替北京警方的做法辩护。

¡°¼Ù½á»é¡±×ªÂô³µÅƱ»Ð̾У¬Ò»µã¶ù²»Ô© _Öйú¾­¼ÃÍø¡ª¡ª¹ú¼Ò¾­¼ÃÃÅ»§open in new window

标题是 《“假结婚”转卖车牌被刑拘,一点儿不冤》

正文说:

在一些人看来,这样的操作只是利用了现行规则的漏洞,不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实则不然。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可办理婚姻登记,登记部门不做实质审查。但结婚应以共同生活为意愿,纯粹为过户车牌而结婚或者离婚,不仅隐藏着财产纠纷及诈骗风险,而且有违公序良俗……无论是玩弄婚姻还是玩弄法律,都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督工你怎么看这篇文章?

工人日报的观点很危险,居然说不允许利用现行规则,利用了就要付出代价。如果法律和明文规定都不能保护普通人,普通人就不会有安全感,也必然不会敬畏法律。另外,工人日报认为,124个嫌疑人的核心错误是为了车牌而结婚,违反了婚姻法。但警方恰恰不愿意拿婚姻法说事,不说他们买卖结婚证,而是指责他们买卖通知书,说这明警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逻辑有问题,要尽量控制逻辑的适用范围,否则逻辑就垮了。

法律是全国人民的法律,中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是中央司法机构会定期公布判例,指导地方司法。这说明,一个好的案例,必然可以向其他地区推广,也应该可以和同类案件相对照,不能自己划定逻辑适用范围。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124个人被刑拘的案例,既没法推广到北京市之外,也不能和其他买卖国家公文证件的案例相提并论,恐怕是站不住脚的。当然,现在还是刑拘阶段,并不是真正的定罪。后面还有法院和检察院要审查犯罪事实,希望他们能正确对待这124个被刑拘的人。

督工,现在北京的确存在车牌黑市,从新闻看,有些人两年结婚28次,过户了23张车牌,显然也不符合公序良俗。你不赞同用刑法来解决问题,那应该怎么办呢?

“假结婚”过户北京车牌?严打!北京公安刑拘124人_指标open in new window

这里我直接把121期节目的观点再用一遍。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北京,政府都会建设公交,补贴公交,而且鼓励出租车和网约车,不买私家车也能满足出行需求。所以私家车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就应该让车主出钱买通行权,买不起就老老实实去坐公交,去打车。

有人可能会抱怨,说我买了车,也买了汽油,汽油里面有燃油税,燃油税里面包含过去的养路费,凭什么我买了车不能上路,还要花买车牌的钱。这显然是把普通通行权和特殊通行权混淆了。

中国大多数公路不收费,但高速公路就要收费,因为高速公路提供了额外的便利,而且建设成本高。同样的道理,特大城市的车流密度远远大于普通公路,为了避免交通堵塞就必须多修路,还往往是高架桥、隧道,每新增一辆车,对应增加的建设资金是其他地区的十几倍。政府为了避免城市彻底堵死,只能收税来搞建设。如果在市区道路上开私家车的人不额外出钱,就等于从其他纳税人的口袋里偷钱。向私家车牌收税,才是公平的政策。

现在北京车牌客观上是稀缺品,有清晰的市场价格,神州租车公司手里有1.3万张北京牌照,明显影响公司估值和股价。

百度安全验证open in new window

检察日报在2014年发文章探讨,北京公车拍卖是否应该带车牌,最后虽然没有定论,但也承认,带车牌的车一定能卖高价。

×·Îʱ±¾©¹«³µÅÄÂô£ºÈ¨Á¦²¿ÃÅÒÔ³µÅÆ»ñÀû¸ù¾ÝºÎÔÚ-ÖÐÐÂÍøopen in new window

这说明,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都承认北京车牌可以卖钱。有价值,可以卖钱的东西,政府不肯收费,就必然会制造车牌黑市,逼着想买车的人找有车牌的人结婚过户。如果北京市政府真想消灭这种频繁结婚的现状,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政策,想想是不是应该学学上海,公开拍卖车牌,把流入黑市的钱拿来修路。

我们节目的观众分布在全国,可能觉得北京上海的案例离自己很远。但是,提醒政府该收费的时候收费,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好处。上周还有一个新闻,从3月份到现在,海口市一直不给电动自行车上牌,同时到处抓无牌车辆。原因是海口市电动自行车制造的事故太多,必须对总量进行控制。

海口暂停电动自行车上牌,为啥引争议|界面新闻open in new window

这显然也是不肯收费造成的问题。电动自行车虽然廉价,但保证每一辆车顺畅通行,给每一辆车提供停车位,监督每一辆车都遵守交通规则,还要避免充电火灾,肯定是要成本的。电动车总量太大,超过了城市容纳能力,就应该收费来雇人管理。如果一刀切不上牌。对没车的人不公平,给要买车的人增加麻烦,政府不能因为放不下“免费服务”的面子就无视市场规律。

现在已经有很多海口市民因为骑无牌电动车被交警查扣了,他们和北京结婚交易车牌被抓的车主一样,都是政策的受害者。所以,无论你骑电动车还是开汽车,甚至是走路上班,都应该关注政府如何管理交通工具,都应该考虑谁为新增的交通量支付成本。

督工,上周网上流传几张中学教师培训的讲义图片,建议和学生网上聊天的时候,应该避免发出“呵呵”,避免使用最基本的微笑表情,表达笑声的时候,至少要用5个“哈”,否则就会让学生误会,督工你怎么看待这个建议?

这是典型的“词义弱化”现象,而且叠加了网络时代的新特征。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语言文字上的通货膨胀,内涵贬值。战国时期,“饿”字指的是因为缺乏食物的半死不活状态,再有一天不吃饭就要死人。现在说“饿了”,可能只是送餐员晚到了半小时,显然同一个字表达的意思越来越轻。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通用工具,既有约定俗成的含义,也受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者会倾向于使用比实际情况夸张一点的词汇,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比如说,“美女”这个词,一开始可能只用来形容刘亦菲这种惊艳的外表,但大家发现这个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或者换到别人的好感,就开始对相貌稍微超过常人的女性喊美女,导致美女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就变成了“有点好看”的意思。

在新的语境下,大家发现“美女”比例太高,对一部分人喊美女,相当于对剩下女性的潜在冒犯,所以干脆对所有女性都喊美女,导致整个词完全失去了冲击力,必须发明新的词来形容相貌远远超出平均水平的女性。刘亦菲一度就得到了“仙女”、“天仙”的称号,但是从朋友圈用词来看,这个词的形容效果也很快就要被磨损为0了。最起码“男神”、“女神”的比例,即将超过橘猫占所有猫的比例。

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人口密度远低于现代社会,文字交流频率也比现在低。普通人使用文字,主要目的是写文章给陌生人看,或者给远方的熟人写信,没法立刻调查对方的反馈。如果随便滥用有冲击力的词汇,就有可能扭曲本意,导致错误结果。所以,古代的“词义弱化”速度比较慢,往往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降一个等级。“将军”这个词,秦汉时期是全国不到十个人的统帅级称号,贬值到近代,也还是高级军官的代名词。

现代社会人人都识字,语言文字交流频率快速上升。尤其是网络时代,发出信息后,能立刻看到对方的反馈,传递了错误信息也能立刻纠正。所以滥用词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词义弱化”越来越快,不到十年就能把一个词磨平,需要发明新词表达原来的意思。所以中学教师需要定期培训,要提醒他们习惯的语境和年轻人不同。

督工你现在也是需要接受培训的年纪了,怎么评价这几张截图上的案例?

“词义弱化”不一定是坏事,也可以迫使我们创造新词汇。过个几代人,被磨损失效的词汇还可能被再次发现,以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加入语言,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但是,从上面几个具体案例看,这一轮词义弱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量膨胀,“嗯”变成了“嗯嗯嗯”,“哈哈”变成了“哈哈哈哈哈哈”,微笑表情变成呲牙大笑,才能勉强表达原来的概念,实在有点缺乏创意,值得警惕。

当然这也反映了网络时代的硬件特征,打字比写字容易,复制一个词比打字更快,输入法可以记录固定词组,表情包省下了画图的力气,所以大家倾向于堆积数量,增加尺寸。在微笑表情变成大笑的同时,表情包的尺寸也越来越大,往往占满整个手机屏幕。如果汉语往这个方向发展,词汇会越来越贫乏。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大多数人都用复制词汇,堆积数量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质朴的语言反而有优势。我平时给节目准备稿件,经常提醒自己少用形容词,少用夸张的描述,直接说干货,把事实扔给观众,让大家自己判断问题,目前看效果也不错。年轻的观众可以试试类似的语言风格,用别人浮夸的语言来衬托自己的简练内容,或许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

前几天,天津大学主动退学的研究生吕翔发出一份123页的公开举报信,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资深教授张裕卿长期学术造假,凭空编造数据发论文,还连同自己的子女分享学术成果。昨天,张裕卿已经被开除,督工你怎么评价这件事?

学术造假,开除教职,追回这些年发出的科研经费,必要的时候以诈骗罪起诉,这都是可以想到的操作,我就不多说了。目前看来,举报信的证据非常充分,过去十几年,张裕卿团队也没做什么正经试验,主要心思都用来编核心数据了。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open in new window

但是,这次举报有一个细节很值得分析,就是举报者在搜集好所有证据以后,耐心地等了好几年才举报,避免自己的朋友受伤害。

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也说明我们国家缺乏一个补偿受害者,奖励举报者的制度。这次的举报者吕翔也说,推迟举报的第一个理由是中国缺乏举报传统,二是不知道去哪里举报。

传统这东西是不值钱的,只要有利益,一瞬间就能制造出来,所以关键是教育部和中科院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举报机制和奖励标准。这套标准不仅应该让举报者拿到足够的利益。这份利益不仅应该可以补偿举报者的顾虑,甚至可以让他有能力补偿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让举报及时出现,不至于让张裕卿团队多骗三年。

今年1月12日第65期节目,我评价科研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时候说,科研界的常态就是一个能干的带头人超过100个普通研究人员,类似于中世纪的贵族骑士和普通农民的战斗力差距。所以科研行业最合理的制度就是封建制,必须让已经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导师主导科研,掌握大多数科研经费,研究生能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就可以了。否则科研工作一定没效率。

在张裕卿事件之后,我依然坚持当时的看法,导师还是应该掌握科研的绝对主导权,甚至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录取研究生,但这个主导权应该是规则内的主导权。

第91期节目,我们提到了苹果公司赔偿美国用户,不赔中国用户的问题,当时我说,中国缺乏便利的集体诉讼制度,替其他人出头起诉大公司的人,首先很难拿到普通用户授权,其次就算赢了自己也没有额外的好处,所以大公司在中国有很舒适的生存环境。

现在导师的问题也一样,导师自己浪费国家天文数字的科研经费造假,学生如果能拿出证据举报,也应该分一大笔钱,奖励他的勇气;同时获得到其他科研机构进修的机会,补偿他搜集证据浪费的时间。190期节目分析心脏支架问题,我用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杨向军团队举例,这个杨向军多年收心脏支架的回扣,最后和自己的博士生发生矛盾,才被确凿的证据直接送进监狱。这说明内部人举报是最好的学术反腐机制,也说明现在的制度有问题,必须等到内部人和导师发生尖锐矛盾,举报证据才能暴露出来。2019年中国科研经费总量达到2万亿,如果拿出200亿奖励举报人,让卧底科研团队,搜集举报资料成为一个赚钱的产业,让每个研究生都意识到,举报自己的导师也许比跟着导师造假更赚钱,全国的科研经费利用都一定更有效率。

最后,很多观众建议我们谈谈中国刚刚参与的最大自贸协定Rcep,以及谈谈印度最终拒绝加入的问题。这里我提醒一下新观众,去年12月14日,第53期节目,我们详细讨论过Rcep的效果和印度产业结构,以及印度为什么在Rcep问题上犹豫的,目前看来,去年的观点依然有效,我们就不洗自己的稿了,希望每期内容都能给大家一点新鲜感。

好,196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没有睡前消息视频版的日子,欢迎关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收看每日资讯列表,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公众号上看到。我们周日再见!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